政府采购_政府采购信息_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基于物有所值(VFM)的PPP项目决策评价研究

作者:钟云等 发布于:2016-05-23 09:27:06 来源: 道PPP


  摘要:PPP项目的成功与否不仅与公共部门的支持和私人部门的能力相关,还与PPP项目前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物有所值(VFM)决策评价密不可分。为了PPP项目的顺利开展,对PPP项目的VFM决策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PPP项目VFM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相关研究,比较不同国家VFM评价体系,分析我国PPP项目VFM评价流程。从定性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研究VFM的评估方法,并进行VFM评价算法分析,为有效构建并完善PPP项目VFM决策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PPP模式;物有所值;政府采购;决策评价;公共部门参照标准


  1引言


  公私合作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缓解财政资金压力,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社会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提高财政资金效率,节省成本,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但由于PPP项目前期谈判时间长、交易成本高等缺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PPP模式的发展,而且考虑到PPP项目的参与方关系协调困难,合作组织结构复杂,涉及更多风险问题,因此决定基础设施项目是否采用PPP模式,需要进行科学的决策评价,以确保PPP项目的顺利开展。


  2014年,财政部发布的指南(113号文),对PPP项目的操作进行了规定,明确提出通过物有所值的评价方法判断项目采用PPP模式还是传统模式进行交付,但并没有对物有所值的评价过程和方法进行详细解释。目前,我国PPP项目决策评价体系与传统模式下决策体系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决策流程也基本一致。对PPP项目而言,并未能起到项目前期进行有效决策评价的作用。为了明确判断项目采购模式,进一步健全的PPP项目决策评价体系,规范PPP项目决策流程,完善VFM评价方法尤为重要。


  2PPP项目物有所值理论


  2.1 PPP项目物有所值定义


  VFM(Value for Money)直译为“资金价值”,通常称为“物有所值”,在PPP采购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物有所值要求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质量、期限和风险的最优集合,来决定政府是否采用PPP模式进行采购。物有所值涉及到了项目采购过程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价两个方面。


  物有所值是实现采购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质量和风险的最优[4],即多目标最优。在2004年英国财政部颁布的《物有所值评估指南》中,将物有所值理解为资金价值最大化,即项目生命期内费用与目标实现程度的最优组合。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物有所值制度发展较为完善国家,从管理学“3E”原则综合理解物有所值的内涵,即经济性、效益性和有效性。


  物有所值是一种项目决策的方法,评价政府、组织等机构是否能够通过项目全周期的管理和运营,从最终的产品或服务中获得最大收益。该决策是在对项目的价格、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目标实现程度、风险分担以及长期运营效果等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综合评价基础上做出的。


  2.2 物有所值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


  低价不再是政府采购决策的唯一目标,政府采购从“节资防腐”向“物有所值”转变。物有所值是政府采购行为活动的基准,同时也是政府采购的最终目标。政府以物有所值为基准和目标,进行科学决策,实现资金效用最大化。Coldrey(2006)认为物有所值并不是只单纯追求最低经济成本,而是政府在考虑所有成本后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政府通过矫正市场失灵得以更为有效地行使职能,最终实现物有所值。


  孙慧等认为对PPP 项目进行物有所值评价,能够为政府进行项目采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政府决策水平,通过物有所值评价,有利于政府选择更为经济、更加有效的采购模式,进而提高项目的价值。姜爱华从经济学、新公共管理等多视角分析政府将“物有所值”作为采购目标的原因,认为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物有所值成为政府采购的源动力。为了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进程,作为评价市场主体和所提供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物有所值与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密切相关。


  通过物有所值来判断基础设施项目是否采用PPP模式时,政府主要是通过多目标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价PPP模式是否比传统的政府采购模式更加物有所值,即在PPP模式下是否能够最大化发挥资金的效用,以此来选择更为合适的采购模式。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