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李克强明日工作汇报:简政放权 万众创新_首页_首页要闻-政府采购信息网

政府采购_政府采购信息_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全球关注李克强明日工作汇报:简政放权 万众创新

作者: 发布于:2015-03-05 10:40:46 来源:中国政府网

   引言|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任内第二份「述职报告」将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议。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将对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做出详细部署,而眼下海内外最急于知道的是,今年中国政府会找到哪些良策来应对经济日益加剧的下行压力。

 
  一
 
  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信号,尽管它出现的时机和场合都极为罕见。
 
  中国国务院2014年国庆节之后密集启动的一批重大发展和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投资完成率虽然总体上达到86.8%,但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50%左右;全国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
 
  李克强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在前不久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提到了这些不理想的数据,并说,“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少有的。项目批了,资金下了,土地供了,为什么工程上不去,要从精神状态、作风行为上找原因。”
 
  上述讲话的场合也耐人寻味。那是在2015年2月9日,他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到了2月27日,新华社发布了讲话全文。此时,距离李克强站上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发布他任内的第二份政府成绩单只有一周时间了。全世界都在关注李克强明天(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他们关注面对巨大的下行压力和不确定性,这位“经济学博士”总理是如何带领中国经济这艘大船艰难前行的;在2015年,他又将如何掌控可能比2014年还要更加严峻的经济局面。
 
  但在2015年全国两会临近召开的一段时间里,李克强似乎没有心思去回顾他在2014年取得了多么不易的成绩。如果从他最近一段时间的讲话和调研中去看,他提到的问题似乎更多了。
 
  比如,1月9日,他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讲话说:“我国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技术上遇到的“天花板”越来越多,引进门槛越来越高”,“要破除技术壁垒、行政垄断的藩篱,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和法治环境。”2月13日,他到贵州省黎平县蒲洞村看望贫困村民时,看到当地还有不少房子透风漏雨,神色凝重,他叮嘱随行人员说,这是“民生之痛”、“心头之患”。
 
  最让外界惊讶的是,2月9日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显得严肃而急切。他看到国务院为稳定经济增长而出台的调控政策推进并不顺利,警告说,“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该负的责任不负,该干的事情不干,不符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要求,不符合依法履职的要求,不符合反腐倡廉的要求。”
 
  当中国新一届政府在2014年加大反腐和对政府自身革命力度的时候,外界都还无法想象这可能会给中国经济和地方政府官员带来多么大的改变。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研究员罗松山在2014年的一次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原本正在进行或者准备上马的重大投资项目,由于一些政府官员的落马而被停了下来。原本活跃的资本方,也由于当地政治生态的变化而遁匿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甚至由于官场环境和人事的变化,而不敢作为。他们担心在他们无法明确预期的不确定时期,做什么都容易出问题,索性干脆不做。
 
  简政放权改革也在冲击着不少政府官员的为官方式。这项改革是李克强自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开门第一件大事。他希望能够通过这场自我革命,能够为中国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们松绑,打造出一个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政府和市场边界相对清晰,各自按照法律的边界来行事。对于市场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政府而言,法无规定不可为。这将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动力与政策环境。
 
  二
 
  在整个2014年,李克强都在加快政府放权的节奏。他原本给本届政府定的目标是,最迟在2017年年初,将政府目前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再减少三分之一。
 
  当时很多人都对这一目标吃了一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说,“我们当时都吓一跳,因为心里没底。但后来想想,反正时间还长,慢慢来吧。”
 
  改革推进得出奇地快。李克强几乎以每两个月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的密集节奏推动着。到2014年结束的时候,人们发现,本届政府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这一目标。其中2014年全年一共取消了300项审批权。更重要的是,国务院还推进了商社制度改革。
 
  李克强还专门邀请第三方机构来对简政放权改革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在政策落实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2014年8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委托的第三方对简政放权落实的评估报告。
 
  李克强在这次会议上说,总的看,这些政策基本落实,积极效用正在显现,但也存在一些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监管跟不上等问题。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重点解决“会批不会管”,“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等问题。
 
  简政放权让外界看到,中国潜藏的市场活力一旦被激发,将会带来多么大的变化。2014年全年,全国新增登记企业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有统计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商社制度改革后,中国每天新增登记注册企业达到了1万家。
 
  李克强用一个接地气又颇鼓舞人心的话来总结简政放权带来的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虽然很多人都不太喜欢那些带有口号色彩语录,但这8个字的确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2014年的中国。事实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绝不是一句口号,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将会是李克强管理中国经济,确保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手段。
 
  公开信息显示,李克强较早提到这句话是在2014年9月10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他发表讲话称,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当时,外界无法知道李克强的心态。也许,他已经没有了在2013年6月间应对“钱荒”时的那番不安和着急。但彼时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并不乐观。
 
  当时,中国各地相继发布2014年上半年GDP数据,结果与上年同期相比,有29个省份增速出现回落。辽宁、安徽、天津、吉林、新疆5个地方的上半年GDP增速其一季度还要低,这意味着,他们的经济在加速下滑。而这五个地方,大部分都是能源资源大省、也是工业基建投资大省。与它们类似的省市中,黑龙江增速在全国持续垫底;倒数第二的是另外一个能源大省山西;宁夏、内蒙古分别排名倒数第五和第六。同时,钢铁、煤炭、化工、纺织等传统行业企业破产倒闭、老板跑路的案例,在不断增加。
 
  即便是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中国2014年上半年7.4%的经济增速,也略低于年初设定的7.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当前的形势还是比较错综复杂。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三
 
  这是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的典型表征。传统的发展模式在快速消褪,它给地方和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也在加剧凸显。外界在观望,中国传统的投资刺激模式会不会卷土重来,李克强还能否坚持他的“保持定力不搞大水漫灌”的调控底线。他真的能保证中国经济换挡而不失速吗?
 
  2014年9月10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给出了他的答案,他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不搞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而是强力推进改革,大力调整结构,着力改善民生,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通过这次讲话,李克强再次让外界看到他的经济管理风格:告别强刺激,力推强改革。
 
  一周后,2014年9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在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时候,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此后的多个场合里,这一表述频繁出现在李克强的讲话中。
 
  这个悄然完成的转变,意味着李克强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政策方略,已经成型。它通过改革来激发市场和人才要素的活力,培育新形态的投资和消费模式。同时,彻底告别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打造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
 
  这是一场异常高明,但难度惊人的转变。很多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引擎在相继失效,矛盾重生,但中国需要保持一定的GDP增速,并以此确保就业和发展,以及为更多改革的推进创造必要的物质和财政条件。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和他的研究团队注意到了中国实体经济存在的危险。他在2015年年初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传统增长引擎正加速失效,中国经济并未走出寒冬。原因是,房地产黄金时代一去不返。而新常态之下,地方政府道德风险和投资冲动被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放缓,失去需求端的消化,供给端又无法快速去产能,制造业迎来全面过剩时代。同时,出口也难成救国奇兵,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断攀升,再加上融资环境偏紧和劳动力成本制约,出口内生增长动力不强。
 
  李克强需要尽快为中国经济打造出有别于旧模式的新引擎。2014年国庆节过后,面对各地几腰斩的GDP数据,国务院出台了投资“七大工程包”,这个涉及保障房安居工程、铁路投资项目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总计包括了420多个项目,总计达到了数万亿规模。
 
  这便是李克强在2014年为解决中国传统引擎失效摸索出的解决方案: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同时通过简政放权等政府自身改革确保这个双引擎的效力。
 
  四
 
  但李克强似乎跑的太快了,或者说,不少地方政府官员们似乎有点跟不上他的步伐。——尽管他们在2014年已经做到快速放权,改变工作方式和作风。在过去多年,中国不少政府官员们都习惯了围绕着一根指挥棒前进,批项目、跑财政、要政策是他们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新一届政府上台后,李克强要这些政府官员们学会一项新的技能,既要管的少,又要管的好。这一转变,让一些官员有点顾此失彼,茫然无助。他们在过去多年里,似乎没有多少处理这种局面的经验。于是,一种可思议的懒政思维出现了。
 
  这是中央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这些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在2014年四季度,他为应对下行压力而出台的稳增长政策遭遇了“中梗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让中国经济的双引擎效力大打折扣。
 
  所以,他在2015年2月9日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要求政府官员们,要“勤政有为,推动重大决策落实”,要“放权限权,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对懒政怠政要严肃问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有作为。对因执行不力、政策落不了地,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不能完成,严重影响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的,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该处分的处分,该撤职的撤职。”
 
  明天(3月5日),李克强就将站上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他将向全国几千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报告中国的2014,并部署2015。
 
  一个月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对外公布201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时,一口气提到了12次7.4%。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7.4%是一个克服困难的7.4%,是一个克服压力的7.4%。7.4%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7.4%在国际上也还是一个不低的水平,7.4%后面的总量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63.6万亿。7.4%是在合理的区间,7.4%完成了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
 
  人们已经能感受到2014年的7.4%,与此前8%、9%甚至10%有多么大的区别。它发生在政府改革、高调反腐、经济和社会问题矛盾丛生的背景下,同时,普通民众并没有感受到物价的明显上涨,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只有2%。
 
  更重要的是,它证明,即便是告别高增长,中国也可以完成10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并能创造不少的税收和财政收入,为下一步的改革成本亟需资本。2014年,在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房地产、钢铁等许多传统行业感到严冬难捱的背景下,中国也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失业现象,国家统计局2014年调查失业率在5.1%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达到了1322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
 
  已经不需要再过多地溢美李克强和本届政府在2014年的工作了,尽管房地产的低迷、经济的不稳定都曾一度让政府紧张不安、忧心不已,但经济整体稳定,改革坚定推进,结构转变正在按照决策层的预期一步步发生。
 
  1月21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达沃斯论坛上演讲时,对2014年总结称,刚刚过去的2014年,面对下行压力,我们没有采取强刺激,而是力推强改革,尤其是政府带头改革,大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企业的活力。事实证明,我们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