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什么坚持34年要修建鄱阳湖水利工程_首页_首页要闻-政府采购信息网

政府采购_政府采购信息_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江西为什么坚持34年要修建鄱阳湖水利工程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14-12-15 07:42: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鄱阳湖建闸,江西是不得已而为之

  沈念祖 赵冰洁

  江西为什么坚持34年要修建鄱阳湖水利工程?这项饱受争议的工程是否能够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项工程背后有何隐情?日前,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了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

  34年的坚持

  经济观察报: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目前进展到哪一步?

  朱来友: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分五个阶段,第一是规划阶段,第二是项目建议书阶段,第三是可行研究报告阶段,第四是初步设计阶段,第五是技术设计阶段。

  真正关键的阶段是第三阶段,叫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这个阶段如果国家审批了,那就代表这个项目要上马了。目前我们还在第二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方案的比较,工程可行的初步考虑。

  水利部已经通过项目建议书审查,中国科学院明确表示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目前环保部出具的是审慎的意见,继续开展前期工作。中国工程院、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卫生部等都通过了。

  经济观察报:鄱阳湖水利工程申报了34年,经历了很多挫折,也作了很多妥协。江西为什么能够坚持34年?

  朱来友:首先我不认为这是挫折,任何意见对我们都有用,有利于我们深化对工程的认识,哪怕是错误的意见也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江西坚持了34年,事实上,每个时段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上世纪90年代,年年洪水,地方政府把抗洪纳入到建设需求中是非常自然的。1998年大水后,水利建设加强了,长江与鄱阳湖大堤加固了,老百姓退田还湖了,搬到高处受洪水威胁减弱了。但是,秋季枯水的影响加重,问题导向发生了变化。

  经济观察报:水利工程建设是否有时间表?为何江西对这项水利工程的建设如此迫切?

  朱来友:时间表原来有,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搁置了。

  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是江西由来已久的一个设想,也是应对近期长江水情变化的一个不二选择。因为江西省深受枯水的危害,秋季枯水给江西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从2003年起,鄱阳湖连年出现秋季枯水,枯水期提前,枯水位下降,枯水期延长的现象。2010年是鄱阳湖流域降雨量最大的一年,但还是出现了秋冬春三季连续枯水。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项目应该国家来做,而不是江西省。因为目前长江的水情变化首先影响的是鄱阳湖地区,接着将是长江干流。我们国家要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部城市要崛起,都需要建立黄金

水道,保持足够的航深。

  经济观察报:据了解,江西省一位副省长带队参加了7月底在发改委的座谈会,相比此前规格降低了不少。外界传言这与大力支持这项水力的原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落马有关?

  朱来友:鄱阳湖水利工程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也不是某个领导心血来潮提出来的,而是江西一个由来已久的设想,是江西省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是几代江西人的梦想。

  用三峡方式对抗三峡?

  经济观察报:2012年9月4日《鄱阳湖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中咨公司现场调研评估会召开时,中咨公司的专家们提了许多问题,其中有一条是关于枯水和缺水的问题。他们的疑问是,用6年的水文数据能否说明枯水缺水会是“常态”?

  朱来友:水利部的意见非常明确,认为建这个工程是必要的,应该尽早建设。

  第一,鄱阳湖出现了秋季枯水,而且是趋势性的,无论是丰水年,平水年还是枯水年,它都会带来影响。

  第二,枯水期提前。原来“高水是湖,低水是河”是鄱阳湖的写照,讲的是鄱阳湖过去夏季是高水,冬季是低水。但现在发生变化了,冬季的枯水提前到秋季了,原来是1、2月的枯水,现在提前到9、10月。

  第三,枯水对鄱阳湖区的各方面带来的影响:一是生活的影响,湖区400万人喝水发生困难;二是生产用水影响,湖区300万亩农田灌不到水,一些生产单位取水用水发生困难;三是生态影响方面,过去四大家鱼,4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开始产卵,可以生长到年底,现在只能生长到9,10月份。鱼也出现小个化、低龄化趋势。同时鱼又是候鸟的饵料,所以又影响候鸟。枯水对植被亦有影响,目前我们的植被由于长期缺水,像芦苇这种挺水植被,已经呈现稀疏化趋势;对植被的第二个影响是沉水植被大量减少,由20%降到5%。

  经济观察报:有人说江西建鄱阳湖水利枢纽是用三峡的办法应对三峡带来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朱来友:不是这么回事。水利工程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谈其利弊不能简单地非此即彼,也不能妖魔化。三峡工程对江西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利多弊少。

  三峡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都是对江西有利的。但防洪也有不利的一面,对于江西而言,4到6月份是主汛期,三峡是6月15日前放水,从175米降到145米,比原来长江的水要放得多,此时如果鄱阳湖发生了洪水,那就会发生顶托、泄流,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破坏生态的帽子别随便扣

  经济观察报:一些专家认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会给鄱阳湖湿地及湿地植物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你是如何看待的?

  朱来友:建工程后会带来哪些可能的好处与坏处,我们都做过深入分析。我们建这个工程不是为了经济效益,而是为了保护鄱阳湖。

  第一是湿地候鸟的问题。有人担心建了工程后冬候鸟不再来鄱阳湖了。我们的水位调控是按照水文节律,同时也考虑到秋草生长对水位的要求。控制水位最低10米,就是为湖里的重要生物着想,使鸟能够吃到水里的植物茎块,这也是在为将来的湿地保护考虑,其实这个水位航运是很难得到保障的。

  关于鱼是两个问题,一个是鱼获量的问题,一个是鱼的洄游问题。鱼的洄游,是它繁衍生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在秋季控水,但繁殖主要在春季和夏季。

  原来最担心建了枢纽后,水流落差大,流速更大,洄游鱼是不是爬得上去。实际上,鄱阳湖的洄游鱼秋天和冬天是由湖入江顺流而下的。早先鱼类专家对水利工程有担心,但后来转为支持。

  江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食物问题,一头成年江豚,一天要吃十余斤鱼。鄱阳湖有4万专业渔民,枯水导致水位下降成了河沟,渔民更好捕捞,江豚就可能没吃的。长江中的江豚现在大量的减少,鄱阳湖成为了江豚最后的一个避难所,如果这个避难所水位下降,它到哪里避难去?所以江豚专家目前对我们工程给予理解。工程对江豚会产生阻隔影响,但是这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建闸会导致冬季结冰,影响江豚的呼吸乃至生存。鄱阳湖历史上一般不结冰。建了闸之后大湖面更不容易结冰。若真结冰了,也是薄冰,派船去破冰即可解决。

  我们欢迎和任何专家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但不要匆忙地去做结论,也不要随便扣破坏生态环境的帽子。

  经济观察报:水利工程建设是一笔大投入,除了生态效益还有哪些经济效益?对于江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是否划得来?

  朱来友:这里我要纠正一个概念,我们是消除枯水的不利影响,也就是减少负面影响。我们要用水利工程解决400万人的饮水问题,300万农田的灌溉问题,湖区4万专业渔民的生计问题。

  这是一个公益性的工程,不是一个盈利性工程。公益性工程一般只做国民经济评价,不做财务分析。为了保护生态,我们把电站都取消了,哪能有什么经济收益。建闸救鄱阳湖,江西是不得已为之的。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