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成果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下行压力较大,动力亟待增强。同时,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领域,存在较多薄弱环节,面临较大挑战。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直言。
一方面是经济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全面小康要完成的任务千头万绪。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有紧迫感、积极应对,更要抓住关键、重点攻坚。
全面小康既然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就不能有人掉队。
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共享发展”最紧迫的体现,必须重点攻坚,只争朝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包括: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公报明确要求,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
“要实现共享发展,首先就是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样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说。
扶贫攻坚近年来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上。而且,采用了精准扶贫、多方施策等综合办法,由此形成的强大合力正加快改变贫困人口命运。
“没想过家里的老房子也能成为‘金饽饽’,一年有7000多元的租金。”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贫困户罗光斌,不久前和当地旅游风景区签订合同,将老房子租给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夫妻俩在景区打工年收入将有4万多元。
精准方能显效。因为旅游的关联,乡村成为好地方,农民成为好职业,扶贫也找到了好方式。今年国家选取了560个贫困村正式启动旅游扶贫试点工作,规划到2020年发展乡村旅游,带动1200万人脱贫。
“十二五”前四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长18。1%,每年减少贫困人口约1300万人。权威部门透露,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将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谋划了一整套制度保障。
进展鼓舞人心,未来任重道远。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深山老林、偏远地区,扶贫政策也存在边际效应递减问题。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尤其是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抓扶贫,才能真正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收官”。
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双管齐下增进民生福祉
让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成果,就要让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就得通过改革发展普遍增进民生福祉。
“五中全会对人民怎样共享全面小康成果,规划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路线图。总的看,一方面是要真金白银地加大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是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织好民生‘安全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分析。
大力发展教育是机会公平的起点。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国家资助基本上能够保障我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我会努力学习,回报社会。”湖南省宁远县高中二年级学生小刘,今年8月份领到2000元国家资助,欣喜万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中职免费、扩大普及高中资助等体现了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努力。未来既要让孩子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也要为不同天性的孩子打造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是惠及民生最直接的体现。五中全会公报要求,促进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