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利聊政采(270):
工程类项目资格预审好,还是资格后审好?
作者:刘亚利 发布于:2020-09-23 09:55:16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2020年9月,某采购代理机构受采购人委托,组织实施一个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分7个包件。该工程项目采用资格预审,2800多家供应商递交了资格预审文件。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组织17人用了5天时间才审查完全部资格。接着,对通过资格审查的2770家供应商采用随机抽取方式,抽出了42家供应商,向其提供了竞争性磋商文件。供应商进入竞争性磋商的概率仅为1.52%。也就是说,200家提交资格预审文件的供应商中,只有3家可以参加竞争。为什么如此之低的入围概率,供应商还是蜂拥而至呢?
我们知道,供应商可以免费获取资格预审文件,这就使得工程项目一旦采用资格预审,供应商就会纷至沓来,少则百八十家,多则上千家。对采购人造成了巨大的资格预审压力。那么,一定要采用资格预审吗?为什么不采用资格后审呢?270期音频亚利就来聊聊,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的那些事儿。
首先,何谓资格预审?资格预审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所谓资格预审,是指供应商在获取采购文件,包括招标文件、竞争性谈判文件、询价通知书、竞争性磋商文件之前,由采购人根据资格预审公告或邀请书和资格预审文件规定对供应商进行审查,以确定供应商是否能够参加政府采购项目的一种资格审查方式。资格预审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后续评审阶段的工作量,也可以了解潜在供应商对采购项目的意向,还可以节约不适格供应商后期参与竞争的各种费用。缺点呢,延长了采购过程,增加了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资格审查的工作量。资格预审适用于技术难度较大或投标文件、响应文件编制成本较高、潜在供应商数量较多的采购项目。
而且,资格预审也会带来一个围标、串标的风险。由于资格预审时对合格供应商名称、数量等相关信息的保密工作难度较大,供应商之间约定由谁中标或成交就在所难免。因为资格预审导致的围标、串标行为,已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的公平和公正原则。正因如此,资格预审方式在不少地方被限制使用。
其次,我们再了解一下何谓资格后审?资格后审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所谓资格后审,是指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的,在开标后对供应商进行的资格审查,或采用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的,在供应商递交响应文件后对供应商进行的资格审查。财政部在《关于印发<政府采购公告和公示信息格式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中发布了“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询价)公告格式”,其内容也符合资格后审的特点。根据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定,实行资格预审的,一般不再进行资格后审,但采购文件另有规定的除外。
资格后审由于是在开标以后或供应商递交响应文件之前,采购人不了解供应商的基本情况,有可能给项目建设造成风险,且在参加的供应商较多的情况下,增加了供应商的投标成本,拉长了评审时间。这是资格后审的缺点。然而,资格后审的优点不容忽视:一是参加供应商相对较多,对采购人来讲,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大。二是现阶段从操作程序上大大降低了潜在供应商围标、串标的几率。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都是法律规定的供应商资格的审查方法,也各有利弊。建议在实践中,采用资格预审或资格后审,需要结合采购项目的实际,根据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的各自特点,来选择使用资格预审或资格后审,以达到既促进公平竞争,又提高采购效率,同时维护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的政府采购原则。
回到上述案例中,亚利认为,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具有相关资质的供应商较多,一般可以采用资格预审确定合格供应商,但由于电子化采购的推进,资格预审的优势正在逐渐失去;再者政府为遏制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投标人围标、串标乱象,已形成“资格后审”为常态、“资格预审”为例外的趋势。因此,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不建议采用资格预审方法进行资格审查。
亲爱的政府采购同行,欢迎专业的你在留言区继续讨论资格审查的问题。本期音频留言点赞超过58个且排名前三的听友,我们将赠送一本新鲜出炉的《采购文件编制指南》。也欢迎关注政采一号店,下单订购。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