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_政府采购信息_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解读金融工作会议:为何设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作者: 发布于:2017-07-17 15:23:39 来源:PPP知乎

  资料来源:本文内容根据人民日报、央视新闻、CF40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备受关注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终于落下实锤。据央视报道,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调党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哪些内容?应该如何解读?一起来看看。


  主要内容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
  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则:


  第一,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第二,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


  第三,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


  第四,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健全市场规则,强化纪律性。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要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避免短视化行为。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推动金融机构真实披露和及时处置风险资产。加强外部市场约束,增强会计、审计等机构自律性、公正性和专业化水平。


  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协调,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对深化金融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要加强系统研究,完善实施方案。


  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搞好相关制度设计。


  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要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国有金融机构领导人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党的领导要与国有金融机构公司法人治理相结合,促进形成良好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要增强党领导金融工作能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


  国务院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


  要把握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目的,把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作为核心目标,把深化金融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共生共荣。


  要创新金融调控思路和方式,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不断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精准脱贫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双创”支撑就业等的金融支持。做好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金融机构布局,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着力强实抑虚。


  筑牢市场准入、早期干预和处置退出三道防线,把好风险防控的一道关,健全金融风险责任担当机制,切实保障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深化国企改革,把降低国企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有效处置金融风险点,防范道德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练就“火眼金睛”,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整治金融乱象。坚持中央统一规则,压实地方监管责任,加强金融监管问责。坚持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方针,稳步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


  人民日报解读


  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金融业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和任务?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又该如何更好发挥作用?7月15日,人民日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专家。


  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隐患仍不容忽视


  这次会议是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召开的,具有重要意义,将对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积聚了一定问题和风险,需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金融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仇高擎表示,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深化前期金融风险综合治理的各项举措,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


  “市场的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础,要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要求落实到资本市场层面上,就是要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滕印说。


  债务风险是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当前去杠杆工作稳步推进,今年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但在部分行业部分地区,高杠杆率和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依然存在。


  这次会议提出,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经济下行压力下,高杠杆的风险更容易暴露,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稳妥去杠杆,但也不能一刀切。”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辉认为,去杠杆要坚持分类、精准施策原则,对“僵尸企业”该去坚决去,不能让其占用宝贵金融资源,同时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董希淼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继续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重点,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推进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微观行为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


  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在不断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稳步提升。然而,随着金融业规模快速扩张,也出现了一些脱离实体经济的苗头,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脱实向虚”倾向,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利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这次会议提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本宗旨,也是金融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所在。”仇高擎表示,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发展偏快,金融空转、“脱实向虚”的现象抬头,既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也不利于金融自身的稳健发展,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金融发展“正本清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目前中国总体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成为制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滕印认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就要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要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和场外市场为主发展债券市场,为扩大直接融资创造更好条件。


  “金融是服务业,需要通过优化资金配置来服务实体经济。”田利辉认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要突出主业、强化服务,发挥其固有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金配置等优势,坚决防止“脱实向虚”,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为实体经济“解渴”,保险机构则应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较为稳定的优势,做实体经济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与此同时,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


  董希淼介绍,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全球金融史表明,发生金融危机的经济体受到的影响几近摧毁性,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存在内在缺陷,金融发展和创新长期“脱实向虚”,脱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脱离实体经济,金融业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早晚要出问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表示,从经济发展角度看,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的,离开了实体经济这个根基,金融业就会吞下自我膨胀的恶果,而没有金融业的良好发展,实体经济也会缺乏活力。


  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
  坚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手抓”,积极支持资本市场“走出去”


  金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金融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表现。”仇高擎介绍,新常态下推进金融业改革,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框架,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多层次金融市场制度改革、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健全小微、“三农”、科创金融和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深化金融改革,要坚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手抓’。”董希淼表示,在直接融资领域,要积极推进主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及股权众筹市场建设,协同发展场内和场外、公募和私募、股票、债券和期货等分层有序、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间接融资领域,要着重抓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加快大型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消费者。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在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随着我国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趋势加剧,跨界交叉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加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亟须进一步升级。


  这次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董希淼认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与原有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相比,委员会的职能完整,层级更高,金融监管协调将会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时,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的职责得到强化。通过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加强和提升,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优化金融风险监管覆盖方式,以更好地应对金融机构在综合化经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防范引发全面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系统性风险。


  “有了统一的协调机构,可以有效防止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的局面,防止监管不足或监管过度,有力有效有序地引导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从而借助金融支持来实现中国梦。” 田利辉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全球经济的关联度愈加紧密。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金融对接国家战略加强服务的意识也愈显强烈。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如何助力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董希淼认为,在扩大开放方面,我国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积极支持资本市场“走出去”,扩大金融机构双向开放,鼓励境内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为境外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提供发展空间。同时,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投资范围,加大企业境内外融资支持力度,加强跨境监管协作,便利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上市。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