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_政府采购信息_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访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主任焦小平

踩新发展理念油门 点防范风险刹车 把改革创新方向

作者:崔吕萍 发布于:2017-06-07 14:43:46 来源:道PPP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与会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强烈需求,以及对实施这些建设所需资金来源的讨论,给业界留下深刻印象。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推进务实合作阶段,如何充分调动各类资金,按照一定规则支持各类项目建设?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近年来在中国迅速发展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可堪大任。


  近日,由财政部、中央财经大学和中信集团联合主办的“‘中国PPP良好实践’国际研讨会暨‘中央财经大学PPP治理研究院’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活动结束后,本报记者围绕中国如何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扩大的PPP改革模式,如何防止“伪PPP”项目搅局,如何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夯实PPP综合平台基础等问题,对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进行了专访。

640.webp (24).jpg

  ▲▲▲PPP标准制定是基础工程,目前我国距离标准化存较大差距


  记者:“一带一路”建设除了要实现“五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经验的向外输出。其中,我们三年多来在PPP领域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未来,其他沿线国家如果要走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发展本国经济,中国经验无疑是最合适的参考案例。但与此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打造可以复制的PPP模式,您认为关键点是什么?此前,有业内人士提出我国PPP的标准制定还比较薄弱,您认为标准应如何完善?这项工作难在哪?


  焦小平:从PPP全球发展经验和中国自身发展实践来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扩大的PPP改革模式,要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


  首先是中央政府坚定的改革决心非常重要。中国三年来PPP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红利。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没有“放管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国家治理现代化措施,就不会有今天PPP市场生机勃勃的局面。没有坚定的国家改革开放战略,没有开明法治的政府,没有互惠可预期的政策机制,社会资本不会贸然进行大规模长期投资。


  第二是要建立起统一、规范、可操作的制度框架。它主要包括法规、政策和指南合同等三个层次,特别是第三个层次,更要精细化和具有可操作性。PPP模式对政府来说是一种市场化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对市场来说是一种可预期、可操作的商业模式,因此政策规则层面必须目标清晰、路径明确、流程顺畅、标准具体。


  第三是要建立一套激励约束相容的政策机制。对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PPP模式既是一个创新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改革工具,具有先行先试牵引作用。首先要放宽准入、打破垄断、公平竞争、鼓励创新;其次要在财政、金融、投资、土地、价格等方面出台实质性激励政策;同时,要坚持规范运作,政府债务管理关口不能松,积极财政政策不是无度无序的简单刺激。


  第四是要注意制度创新适合国情。在国际经验引进中,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和生搬硬套,要根据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量体裁衣、适时创新。


  你所说的标准体系建设,其实就是PPP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政府监管、绩效付费、公众监督的依据和手段,应该可衡量、可监测、可报告。但是,目前我国在PPP项目管理层面的识别体系、产出标准、绩效付费、监管内容等标准化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下一步,财政部将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尽快补上短板。


  ▲▲▲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完善全国PPP“征信体系”


  记者:正是因为短板还存在,所以有业界人士提出,PPP市场中存在“水分”,而且在操作上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将这种合作模式简单理解为政府办企业,一些人将PPP视为一种简单的融资工具而非改革工具。而在一些实际案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情况,比如政府伸手过长、简单融资目的明显、民间投资不够积极等。您认为,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焦小平:不可否认,过去三年,PPP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六方面的“不到位”:即新发展理念落实不到位,法治政府信用政府建设不到位,统一顶层设计不到位,社会资本公共责任不到位,民营企业参与率不到位,政府监管不到位。特别是在PPP改革推进中,部分地方简单地把PPP作为政府一种新的融资手段,政府兜底变相举债,背离PPP改革初衷,扰乱了经济秩序,增加了财政金融风险,危害很大,必须要坚决制止。


  PPP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要统筹兼顾,我们要踩新发展理念的油门,点防范风险的刹车,把改革创新的方向。在当前阶段,规范发展、防范风险是重中之重,因此我认为,主要应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逐步扩大全面实施范围,把改革推向深入。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对污水、垃圾领域新建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对其他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项目,逐步开展“全面”实施识别论证,鼓励运用PPP模式。


  二是加强监管,以规范促发展。重点做好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采购管理、规范合同和信息公开等工作,加大对“伪PPP”项目的曝光和处理力度,防止一哄而上。发挥示范项目的标杆引导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完善全国PPP综合平台的信息公开、优化管理、撮合交易等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


  三是强化能力建设,加快项目落地见效。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源的撬动和导向作用;加强政策解读、实操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政府市场机构能力;加快合作平台建设,推动金融创新,优化市场环境,提高政府与社会资本对接成功率。


  ▲▲▲放大示范样板的引导作用,探索可复制、推广和扩大的改革模式


  记者:您上面谈到在过去三年里,一些示范项目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能否用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这种情况?


  焦小平:2014年以来,财政部已先后推出3批700个示范项目,总投资额1.7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项目475个,投资额1.2万亿元,落地率为68.1%。通过示范战略,近期发挥了就近示范、就近引导、就近培训的作用,远期可达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扩大改革模式的目的。


  举例来说。在四川省广安市有一个“洁净水”行动综合治理PPP项目,这是全国先行的区域性、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在“三个统筹”方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是项目统筹,将区域全流域内污水厂(站)和流域生态治理等“统一打包”,以集约化、规模化方式综合解决广安市水环境问题。


  二是部门统筹,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区县和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洁净水”行动办公室,由各市区县财政、住建、水务、环保等部门组成,实现全域水环境治理“一盘棋”,防止分散分治。


  三是城乡统筹,把城市污水处理等现金流较好的项目与乡镇污水处理、河/湖/库体治理等现金流较差或无现金流的项目“肥瘦搭配”,使项目更具商业可行性,提高项目吸引力和竞争度;通过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乡镇污水处理检测系统等创新智能管理手段,有效解决偏远、分散的乡镇污水站监管难、维护难等问题。


  来源:人民政协报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