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中长期的任务
厉以宁 著名经济学家 发表于 11/29 06:30 约8分钟
中国经济下一步到底何去何从?如何规避其中的风险?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近日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
如果结构性改革不跟人类资源素质的提高结合在一起,效果是不行的。
对于当前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厉以宁提出这不是短期的任务,而是一项中长期的任务,大概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成功完成经济转型。改革中一个最要紧的问题就是不仅企业有活力,而且给企业以压力,让企业意识到大规模调整的必要性。
当前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创业热潮,又会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厉以宁认为,大学毕业生创业,会给企业家队伍带来变化,创新者可能成为企业家,但更可能成为一个领域的带头人、领路人。
刚刚过完86岁生日的厉以宁,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中不可忽略的人物,他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中国要积极引进企业股份制度,而被称为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先驱,人们也常常管他叫“厉股份”。直到现在,他的股份制理论仍然是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国企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对于当前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融合趋势,他也发表了看法,在他看来,为了消解这种融合过程中的风险,需要在一般性的行业、商业性的行业构建一种法人治理结构完备的混合所有制。
以下为厉以宁的专访实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改企业,还要改运行规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不仅是改企业,而且要改运行的规则,这点是很重要的。运行的规则主要是指两个方面:
一是市场是不是摆在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市场仍然跟过去一样,受制于政府地方的行政部门,这个任务就没有完成。
二是整个经济的运行包括企业的运行是不是摆在一个效率至上的高度,那就包括要降成本去掉一些不合理的开支,这样的话,才能够使得企业真正有生命力,这两个很重要。
所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结构性的调整,结构性的改革,通常被认为是中期的任务,它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所以我不同意现在有些人的看法,认为经济的拐点已经到了,这个可能是低估了整个改革的艰难性,因为改革中一个最要紧的问题就是不仅要让企业有活力,而且给企业以压力,企业没有压力还是在原来的体制之下,就感觉不到有必要来进行这么大规模的调整。
而且调整方面,企业也会有一些痛苦,比如说下岗增多,产品一时销不掉,减少银行的贷款等等,它就感到很为难,所以这个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但我们可以肯定中期的改革大概是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整个转到新常态的路上来。这个工作是艰巨的,不要轻视它。
未来,企业家的队伍将改变
通常情况下,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特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仅仅限于这些方面。
实际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很多方面,制造业有制造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有农业的改革,政府管理有政府管理方面的改革,诸如此类。所以,路是相连通的,这个改革的胜利可以推动那个改革的进展,所以最后还是全国一盘棋,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新的情况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人力资本的质量在转变。
农民工创业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农村仍然在输出劳动力,但今天输出的劳动力,跟20年前不一样,20年前农民工大多进行的是体力劳动,然而今天他们就要挑了,他们愿意创业,也不怕创业。特别是回乡的农民工,他们感到自己在农村中也有用武之地了,家庭农场办起来了,家庭养殖场办起来了,在附近愿意从事手工业的也有,愿意从事商业的也有,这个就是人力基本的素质在提高,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跟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结合在一起,效果是不行的。
现在大量的工作,能够用机器人的活都用机器人了,所以外出务工的农民也必须要提高素质才能跟上现在的形势,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件大变化,对我们的制造业会有影响,对我们的农业、对于小康社会的建设都有影响。
因为我跟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生接触都比较多,所以了解到他们中很多人最爱做的工作是创业,他们会想办法在大学时候就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这是可喜的现象,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整个企业架构的变动,企业家队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企业家队伍会发生变化呢?因为我们现在所谈的企业家都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企业家,他们在企业中工作那么多年了,被称为企业家,但是他们创新的知识少,经验也不足。而新的时期,要求企业家不走老路,重在创意,有了创意以后,就创新,创新后的落成是创业。新的企业起来了,这批人现在还不能叫企业家,只能叫他创新者,所以企业家就等于创新者,创新者可能成为企业家,但更可能成为一个领域的带头人、领路人。
政府为支持创业和创新,做了三方面工作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创业和创新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有创新创业需求和欲望的大学生提供好的土壤、好的环境,需要我们的政府有所行动,政府主要在三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第一,就是帮助建立平台,没有平台是不行的,平台要政府帮助建立起来,让企业家、年轻的创业者和一些有经验的科技人才、发明家能够有一个平台互相认识、互相交流思想。
第二,税收减免,因为最需要钱的时候,他们好不容易赚点钱,结果税收太重。实际上把企业搞大了,政府以后可以收到更多的税,实际上再让税一段时间,可能就更好。
第三,把人才的流动的路子放宽,因为他们是有知识的人,有比较大的可流动余地。当然,对于人才的社会流动道路应该更宽,这样可以涌现更多的人才。
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的发展与融合
现在中国经济转型之时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之间似乎又走向一种融合。这个发展之路应该把握住机会,控制好风险。
第一,摆脱传统的观念束缚。民营企业去投资国有企业,赔了怎么办?所以国有企业也需要依法办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更愿意以自己为主,但现在可能情况恰恰相反,使得民营企业怕出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的情绪。
所以,这种情况下,分行业来办,特殊行业国家有特殊政策,一般性的行业、商业性的行业就可以采取一种混合所有制把法人治理结构完备起来,董事会是真正的董事会,定期开会、确切责任。
第二,要鼓励年轻人,包括大学毕业学生,包括技工能够来创办企业,从小企业做起,从力所能及做起。
第三,一定要正视经济中很多的就业机会,要利用就业的机会。举个例子,当初网上购物开始的时候,谁能够料到快递业这么发展,能够吸收这么多人就业?公共服务业现在正在做,公共服务业起来以后就业率会增多,所以我们就业问题只有在发展中解决,经济不发展,不走新路,体制不改革,不会有这么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