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应用在农业的新蓝海
PPP模式适用于具有公共服务属性、政府无法独立承担、期限较长又具有微利的项目,农村土地确权后,农业产业建设与PPP模式的特点不谋而合,且市场规模巨大, 结合这几点本文指出PPP模式适用于中国农业产业化建设,并对其合作方式进行探讨。
资本是逐利的,PPP模式的本质是政府与私人合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共同分担风险,又要让社会资本的参与方有利可图,这样才能共赢。目前政府对中国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又无法独立承担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前社会资本没有大规模的进入农业,一是因为其它产业利润率较高,二是因为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不明晰,不敢进入。现在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下滑、市场又处于“资产荒”时期,农村土地确权制度逐渐建立,为农业建设引入PPP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业PPP正当时
2003年前农业处于社会资本不进入、政府投入少的阶段,2003年后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社会资本少量进入农业领域,但仍远远满足不了农业产业化的需要。总体而言现在农业仍处于政府投入不足、社会资本不敢大规模进入的阶段,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在于之前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晰,土地无法流转的状况,而这种状况正在逐渐得到改善。
(一)制度可行性
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让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且使用权是否可流转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农村土地要素市场配置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要点,具体包括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等问题。目前改革的思路逐渐明晰,具体见下表。
2015 年12 月24至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并部署2016 及十三五时期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重要议题包括: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农业支持政策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完善农产品价格机制和收储政策等。由以上政策变迁可以看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正在逐渐形成,且为改革的重点,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市场的制度性障碍逐渐得到清理。
(二)农业适合做PPP的原因
1.农业投资的特点适合PPP项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