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哲,女,生于1991年,2013年毕业于衡水学院,2015年进入政府采购信息报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工作以来认真钻研政府采购业务,参与了财政部2015年度全国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2015年全国政府采购十佳代理机构评选、财政部关于中央单位《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培训等系列专题报道,以及《王瑛:联合惩戒 建专家黑名单和评审记录反馈机制》、《张放鸣:用“钉钉子”精神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王绍双:采购人落实五项主体责任》等人物报道,社会反响较好。
-
“利用电子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招标交易方式迅速发展,使传统人工纸质交易模式下,信息分散、不被计算机识别的弊端被打破,并让招投标的各类信息 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加工,并将处理结果应用于市场监管之中成为可能。”
-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十二年磨一剑终于出台;财政部组织开展全国代理机构大检查,监管方式从“事前审批”向“宽进严管”转变;各地发力电子化交易,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建设如火如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开始落地,竞争性磋商成为较好的采购方式……“深化改革”是2015年政府采购的主题词,今年上半年,政府采购领域的哪些事件值得关
-
“代理机构是完全以营利为目的市场主体,为了得到采购项目,搞好和采购人的关系,不得不投其所好。所以,代理机构很多违规违法操作都与采购人缺乏主体责任意识,法律观念淡薄有直接关系。”某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相关负责人对政府采购信息报/网记者如是表述。
-
在我国现有政府采购制度下,评审专家是政府采购活动的重要参加方,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将决定政府采购活动的成败。鉴于此,政府采购信息报/网记者对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常见的两类错误进行了梳理总结。
-
近日,财政部在其官网公布2014年度部门决算。政府采购信息报/网记者从中获悉,财政部2014年度政府采购支出总额22881.98万元。
-
招标文件是否完整、严谨,决定了招标工作质量的好坏,同时也是社会代理机构业务水平最直接的体现。近期,政府采购信息报/网记者对代理机构招标文件编制中常出现的3个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
政府采购信息报/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在收取和退还投标保证金时操作并不规范,要存在以下3种问题:投标保证金超过采购项目法定比例,投标保证金未以规定的形式交纳, 逾期退还保证金。
-
某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处负责人向政府采购信息报/网记者透露,此次检查中,该省查出涉及代理机构主体责任的问题占全部问题的近70%。记者对部分省市代理机构违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政府采购评审环节是代理机构问题多发区之一,问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评标委员会组成和抽取过程违规、评分标准要求设置不合规、开评标记录不完整等。
-
“零门槛”准入客观上使社会代理机构队伍良莠不齐,在政府采购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文件编制不规范、未按规定发布政府采购信息、保证金收取不规范等诸多问题
-
据了解,全国政府采购法规与实务研修班作为政府采购信息报、政府采购信息网的五大品牌活动之一,自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26期。政府采购信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刘亚利在开班仪式上致辞,政府采购信息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张松伟主持开班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