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衔接规范各环节责任。在明确企业安全职责的同时还需强化安全防护,切实确保上线系统合法、合规、合安全。此前,《安全生产法》、《环境影响评价法》中也有类似的"三同步"规定。《网络安全法》再谈"三同步",可见国家对互联网、大数据等IT企业的安全措施要求再度拔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首先是按照《网络安全法》的要求,抓紧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和标准。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自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于6月1号正式实施。主要通过以下三个制度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相关义务和责任作出了规范:"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点保护制度"。其中,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制度最受关注。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迎来了新发展。
中国互联网治理理念、治理经验的全面总结、提炼,全面回应了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并且越来越强烈的关切,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解决方案,以法的形式公布,也是国家在互联网治理涉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态度、价值观宣示,是国家治理互联网的总动员令和总的行动方案。...
作为我国网络安全治理的基本法,《网络安全法》在战略层面提出国家要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人才战略、可信身份战略,全方位提升网络安全治理水平的宏观要求。在制度层面综合、全面、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力度;构建起系统、全面、兼顾"监测、预警、免责"的全面事态感知立法新模式...
网络空间主权原则。《网络安全法》第1条"立法目的"开宗明义,明确规定要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网络安全法》第2条明确规定本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
作为我国首部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综合性、框架性、基础性的专用法律,《网络安全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网络强国战略、适应国家网络安全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也是我国网络安全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充分反映出国家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的决心和信心...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是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网络安全,就需要充分发挥法律的强制性规范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我们甚至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安全法。全国人大通过《网络安全法》的重大意义在于,从此我国有了网络安全的"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