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中标候选人推荐数量要考虑哪些因素?

作者:刘跃华 发布于:2017-12-06 08:24:20 来源:
   有关法律法规
 
  政府采购评审(谈判、询价、磋商)完毕,推荐几家中标(成交)供应商候选人?对此《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均未从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细细研读法律法规并揣摩立法精神,不难推断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政府采购推荐中标(成交)供应商候选人的数量并不是一家。
 
  《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拒绝与采购人签订合同的,采购人可以按照评审报告推荐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名单排序,确定下一候选人为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也可以重新开展政府采购活动。”《条例》第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已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但尚未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中标或者成交结果无效,从合格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中另行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没有合格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的,重新开展政府采购活动。”
 
  87号令第六十八条规定“采购人应当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在评标报告确定的中标候选人名单中按顺序确定中标人。中标候选人并列的,由采购人或者采购人委托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方式确定中标人;招标文件未规定的,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上述法条明确规定可以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推荐不止一家中标候选人,至于到底应当推荐多少家,则要看项目的情况和采购人的意见。
 
  法律法规的这种安排,对于节省和减少政府采购的成本,防止因废标而泄漏供应商的商业秘密等采购风险,有效地维护政府采购的正常秩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对于政府采购项目,究竟应当推荐多少家中标(成交)供应商候选人?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关考量因素
 
  笔者以为,推荐中标(成交)供应商候选人时,其数量应当结合项目的难度、规模、时效等因素综合考量,不可一概而论。
 
  一、项目难度
 
  对于难度较大项目:建议推荐1-2家中标(成交)供应商候选人。一般难度较大的项目,参与投标的供应商都是有一定实力和声誉的企业。例如重要的信息开发项目,国内知名的企业屈指可数,这些企业都有良好的声誉和实力,而且人才济济。他们为了自身的信誉和事业决不会轻易地在困难面前低头,不会放弃中标资格,他们对于能够斩获中标合同抱有很大的决心和信心。除非发生不可抗力的情况,否则他们绝对不会因工作原因而退却。因此,这种情况下推荐1-2家中标(成交)供应商候选人足矣。
 
  对于难度一般项目:以推荐3家供应商候选人为宜,因为难度一般的项目大都为通用项目,如电脑、打印机、家具,能够承担采购项目任务的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但实践证明,由于市场波动,在原材料等因素发生变化,加上企业本身在存在实力问题,这时候容易发生“打退堂鼓”的问题。笔者就曾经遇到过某钢制家具制造商因钢材涨价而放弃中标的案例。因此,对待难度较小的项目,推荐3家中标(成交)候选供应商为宜。
 
  二、项目规模
 
  对于规模较大项目:建议推荐1-2家中标(成交)供应商候选人。
 
  政府采购项目有大有小,在执行过程中规模大的项目参加投标的供应商规模都比较大,对待项目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况且自身的生产能力、研究能力、商事应对能力等均能够适用项目的需要而提供有效的响应对策。笔者曾经经历过某大型IT产品招标项目,一些国内知名企业,他们从领导到技术人员、商务人员都很积极重视,能够全方位、多层次考察项目的整体情况,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售后服务,都一一认真细致作出规划,把一些困难都充分考虑全面。这就说明规模大的项目对于大型企业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
 
  对于规模较小项目:主要由一些小微企业来承担,一般是作为厂家的代理商为多。由于生产厂家具有发货权和售后服务的选择权,如果推荐一个中标(成交)供应商候选人,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使采购项目延迟和耽误,建议推荐3家中标(成交)供应商候选人,以更好应对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
 
  三、项目时效
 
  政府采购项目特别是通用型项目,有的需求很急,如印刷品、制服等采购,要求签订合同后在很短的周期供货;有的则时效较宽泛,如软件开发项目,一般周期均在6个月以上。
 
  对于时效性较强项目:建议推荐1-2家中标(成交)供应商候选人,因为能够应对时效强的项目供应商均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如印刷品项目,一个行政区域内能够快速承担印刷任务的厂商很清楚,而且在交通运输、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非常优越的条件,这是一般外埠企业很难做得到的,而且合同双方对于市场的原材料、人工费用等要素已经谙熟不已,除非中标厂子发生突然的变故,否则不会轻易甩手不干。
 
  对于供货周期较长项目:基本上包括了难度、规模较大等方面的因素,推荐1-2家中标(成交)供应商候选人即可。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不能覆盖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如果要做到符合实际,还要进一步结合项目本身的具体情况,以及采购人所处地域等因素,总之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