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谈消除结构性失衡:改革必须碰硬的
厉以宁 著名经济学家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以“如何消除结构性失衡”为题发表了演讲。厉以宁直言,消除结构性失衡说了很久,但一直难以实现主要有四大原因,第一,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这样就形成了行政主导下的结构性失衡。第二,长期以来政府的干预跟宏观调控是结合在一起的。第三,各部门、各地区甚至是各个企业都有攀比的现象,很难做到在市场经济道路上发展。第四,“发现错误”是很难的。
厉以宁认为,调整经济结构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而转变发展方式有两大阻碍,第一是利益集团的阻挠,第二是转变发展方式可能会造成失业,影响社会稳定。
厉以宁建议,必须要靠提高效率加以应对,分别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提高“X效率”。厉以宁特别分析了“X效率”——靠“打造企业与职工的共同目标,加大职工之间的融合度,树立纪律以及通过工匠精神、劳模等表彰使得职工认同企业”等来提高效率。
厉以宁手稿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要讲的题目是“如何消除结构性失衡”。
四大原因造成结构性失衡很难改变
其实,结构性失衡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它为何长期未改?改革有多大的难度呢?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考察,我发现结构性失衡的改革很困难,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要想把结构性失衡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是不容易的。
结构性失衡之所以这么多年都没有大的本质性的改革,是由四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中国曾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按照计划经济的原则,政府决定一切,很长时间内都是如此,即使已经改革开放了,但行政在经济中起的作用始终是存在的。
第二,长期以来政府的干预跟宏观调控是结合在一起的,行政命令和宏观调控并未分开而是混在一起。这样的话实际上行政手段的力量就更大,你要违背它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速度还比较慢的时候。
第三,各部门、各地区甚至是各个企业都有攀比的现象。比如,一旦经济指标下来了,假定增长8%,我一定要想办法超过8%;如果是8.5%,我一定是9%,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在市场经济道路上发展。
第四,“发现错误”是很难的,要真正发现错误,让中央感觉到了,时间就很晚了,也就错过了改革的最佳时机。
中国消除结构性失衡的关键在于改革
在中国进行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发展方式的“改革”。
如果坚持过去的发展方式,重数量、重速度,那不容易改,因为那种发展方式鼓励了人们大搞重复建设、消耗资源,尽管产品卖不掉,积压在仓库里,可是他们完成了任务。所以对我们来说,当前最要紧的问题是真正做到消除结构性失衡,一定要改革发展方式,要从数量型的、速度型的改为质量型和在质量型下面讲效益,这就是今天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主要的部分。
当然改革会产生一些困难,如果是为了消除结构性失衡,就一定要想办法在工作中注重产品质量,注重产品的推销能力,扩大产品的市场。但又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呢?一个是利益集团,他们对改革是持观望的态度。还有一种情况是怕引起经济中的一些副作用,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失业。
今天的改革之所以要“碰硬的”,就是要消除利益集团在形成结构性失衡方面的作用,要真正通过改革,通过发展来增加就业人口。
重视“X效率”的发挥,提高企业效率
改革还需要改变效率的观念。所谓效率有三种:
第一,生产效率。这是经济学概念,主要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是微观意义上的,也是我们过去比较注重的。
第二,宏观效率,宏观效率在于资源配置。效率投入产出都没有变,但配置的方式变了,组成了资产的重置,资产的重置就产生了新的效率,这是宏观的经济效率。
第三种效率,叫做“X效率”。X代表未知数,效率按照投入产出的比例来看,这么多的投入和产出都是相应的,但为什么有时候效率远远不足?应该产出这么多,但没有实现,这就叫“X负效率”。
有分析认为“X负效率”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不一致,集体目标被架空。
第二,微观单位中意见不统一,或者有地方观念,不能融洽。
第三,有些地方、个人不一定能摆脱惰性区。这就形成了经济学中“从前不解决的问题”、“不知道的问题”由“X负效率”发挥效率。
要增加“X负效率”就必须要做到几点:
第一条,集体目标和工人的个体目标不一致,就目标分解,求同存异。譬如说,把目标一分解,集体目标是大写的ABCD,个人的目标是小写的abcd,这其中一定有很多是一致的。比如,工厂希望能安全生产,职工希望平安回家,这个安全的目标是一致的;还有工厂希望能够增加盈利,职工希望增加分配红利,这个也是一致的;再来,工厂期望自己的声誉高,工人认为在这样的企业中工作感到很光荣,这也是一致的。
第二条,工人与工人之间不融洽怎么办?各自后退一步,小事情不要计较。
第三条,克服惰性就要有纪律,还要有激励。
第四条,员工对企业认同了,愿意为企业做事了,这样效率就提高了。
怎么在“X效率”中去掉“X负效应”,让“X效率”从负变为正?如果没有职工的积极性、认同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效率。调动积极性就应该从“X负效率”这方面去入手,“大国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这些都是出于使X负效率转为“X正效率”的目的。
调动人的积极性要着重重视四类人群
调动人的积极性,需要着重地培养四种人:
第一种,新型农民。现在的农民自己进学习班,自己参加各种知识培训、技术培训。因为他们的土地可以租给别人,也可以自己经营。现在的农村跟过去也有所不同,农民成了集体公司的主人,农民在做很多服务业领域的工作——“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最后“1+2+3=6”,所以现在就叫“第六产业”。
第二种,新型的企业家。政府要一视同仁,这样的话,大家才有积极性。产权保护是最要紧的,是创新的保障。
第三种,新型管理者。这可能是未来的方向,比如职业经理人,他们能把效率搞得更高,让企业更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四种,新型的营销者。光有产品销路是不够的,还要有持久的竞争力,有自己独特的创造。
所有的企业都要走这条路,农村、农民正在变,企业家有新的要求、新的希望。新的管理者可能是各种经理人,新的营销者懂得市场的走向,这样的话,我们消除结构性的失衡,也就是完成供给侧结构方面的改革是有重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