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孔孟故里政德教育启示
良好风气重在建设
作者:张建勋 发布于:2017-10-12 12:16:03 来源:
5月中旬国管局党校42期学员班来到山东济宁,开展了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儒家政德思想”为主题的政德教育,身临其境,如沐春风,孔孟故里归来,顿生感悟。什么是孔孟之道,如何唱响孔孟思想的时代意义?笔者结合现代社会风气的特点,分析了风气建设的的重要性,认为风气建设重在建设,关键是要实实在在的付之于正能量行动。
一、唱响孔孟思想的时代意义
“孔孟之道”乃儒学,孔仁孟义,孔子博大,孟子精深,归根结底儒学是一种文化。为什么孔孟之道流传2000多年至今还在传承与发扬,乃至影响全世界呢?那就是因为儒家思想从古到今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家族的传承。这种传承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它正就是当今社会所倡导说的“正能量”,一种被普遍接受并付之行动的正义之风。
儒家思想两个最核心的问题是做人与做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想把做人做事做实了并写在历史上唯一的方法就是实实在在地为国家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我还清晰地记得一次党课上教员讲:共产党之所以最终得天下,不只是“打土豪,分田地”,让利于民,而是真把老百姓当人,当主人。这恰恰就是儒学精神倡导的“仁爱”、“德先”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国民党反动派就是因为上上下下残暴伤民,风气不正,精神不存而最终败得很惨。事实证明,不得民心,不以人民为中心,执政党不可能当好家,执好政。只有顺民意、得民心,形成民心至上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政德教育就是帮助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德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和政绩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让党员领导干部引领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气,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正确认识风气建设
风气,本是自然现象,表现为一种普遍流行的行为,是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精神状态、行为规范、习惯爱好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正确认识风气建设对于我们理解社会,适应社会,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风气,古人称为“风俗”,指一种已经为大多数人所默认、所遵循的行为方式,并且这种行为方式已经习染成俗,成为一种自然而然、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常讲要尊重当地风俗,就是要克服自己固定习俗,融入到当地的社会风气之中。儒家思想的“不令而自行,不禁而自止”,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其实风俗没有好环之分,只有有美恶之意。“风俗美”,就是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已深入人心,为人们所普遍认可并习以为常地加以实践;“风俗恶”,则意味着在相当范围内的行为失范、道德沦丧。社会风气之好坏,不仅标志着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而且,还影响社会良好道德环境的生成,有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文明和社会风尚。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句话叫:“爱惜风气,如护元气”,就形象地说明了社会风气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风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好的风气,能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明确的导向和标准,风气所至,如春风化雨;相反,坏的风气,也会侵蚀健康的社会价值道德肌体。孔孟之道是集天道,民道,家道于一身,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文化,其社会价值影响全世界。铁面无私包拯从小立志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一生清正,不讲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与布衣时一样,他执法如山,后世把他当作秉公执法的楷模,他的一生是对法治精神的弘扬,对当今中国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两江总督于成龙,美号“于青菜”、“于糖粥”。他死后,遗产仅盐米数升,布被一床,袍服数件,鞋带两条。风罢,江宁老百姓罢市而哭,与现在的老百姓看“大老虎”、“小苍蝇”被送进去而拍手称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风气是党员干部形象的客观反映。源澄而流清,源浑而流浊。好形象就是好风气、好旗帜。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风气,有的单位风气之所以浊流,归根结底是因为一些领导和机关风气之源而不澄,上下效仿而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党员干部的风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党员形象却真实地摆在人民群众当中。党的好风气好作风,就是把群众反映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立即办好”、“立即办结”,不拖推,要“主动办”、“上门办”,办到群众满意。绝不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十八大以来,群众看到党员干部形象在不断好转,但离群众的期盼和党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还需要继续努力。
由此可见,风气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倘筑太平基,请自厚俗始”,就是说要想天下太平,必须从端正和培养风气开始。
三、社会进步需要好风气
好风气是时代精神的第一要义,是党风政风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好风气有助于准确把握时代精神。风气,在某种意义上同时也是一种软环境,但它的作用非常硬,它象空气一样弥漫在每一个人的周围,无时不刻不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单位建设和个人发展都将影响深远。如果说党风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风气就关乎一个单位的兴衰成功。风气建设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两学一做”,“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苦不怕、累不怕就怕单位风气差”。这句话形象地说明风气不好则气不顺,理不平,劲不足,让人憋了一肚子怨气而最终大伤元气。风气差,做坏事的理直气壮,富有正义感的人反而遭耻笑和误解;风气差,斗志会日渐磨平,强烈的进取心会慢慢消失;风气差,一个优秀的人将变得平庸,一个想当好人的人可能就没有机会,何谈个人现实梦想,何谈中国梦的实现。好风气,大家都受益,风气建设与大家息息相关。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有利于大家想干事,干成事,干成大事。
历史证明,社会进步需要与时俱进的正能量风气。
(二)好风气有助于单位建设。有人说,好风气就是一种净化剂,更是一种氧化剂。风气建设就象种树,根深枝茂绿成荫,置身其中,心沉丹田,气则更顺,活力则无穷,干劲就越足。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教师的工资比其它地方大学的要低20%,但他们还是乐于在此工作,因为他们留恋附近雷尼尔雪山的壮丽风景。风气建设就如同“雷尼尔效应”,不图它能给予什么,或者从中得到什么,要的就是这种氛围和感觉,享受那种用钱买不来的好环境,共享好风气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风气是一个单位建设的风向标,没有国界,没有地域,是生活中的高钙。风气正则事业心。好风气必然能凝神聚气,攻坚克难,给单位建设有力的推动;好风气,必然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影响带动一大片;好风气,必然能营造和谐,持续给力,让人有奔头有干劲;好风气,让人有自信心,有决心,单位建设必然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的事业就可能无往而不胜,无坚而不摧。
(三)好风气有助于个人成长。“千金难买好风气,清风正气胜万金”。一个单位只有风气好才能出人才、出干部。好风气有利于党员干部成长,好风气好比是万物生长所需的“阳光”、“雨露”和“空气”,只有生活在阳光充足、雨露充沛、空气洁净的环境里,才能生长出健康的肌体。俗话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个组织只有切实树立起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良好风气,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敢于担当,真抓实干、敢闯敢干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才能充分激发党员干部队伍的旗帜作用。好风气有利于党员干部交流,一个单位风气差,总是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人家肯定会认为这个单位的干部不行,有问题,谁也不敢用。
事实证明,好风气有利于党员干部自觉清心、自觉修炼、自觉成才。廉洁奉公的风气一旦形成,就会筑起一道无形的思想道德堤坝,同时也会保护我们的党员干部少出事、不出事、干成事。
四、良好风气重在建设
风气如何建设?清风正气从哪里来?一是靠“抓”,二是靠“养”。“抓”就是实实在在抓工作,,是硬措施;“养”就是在实践中锻炼培养思想和生活修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软着陆。
一个单位风清风正,事业兴旺发达,究其根,这个单位用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干部。俗话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些干部在单位风气建设中标新立异,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久而久之,形成了风气建设的正能量。
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是社会风气建设的核心。习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各级党员干部在心理上工作上、生活上主动调整,适应作风建设常态化建设的新要求。”新要求要做到“三适应”。
(一)工作上主动适应。工作上主动适应就是要实实在在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创新要准。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勇于直面问题与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只求过得去。工作中既要反对不作为,但也要反对乱作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只能害人损国家,要敢于在工作中亮剑,做实实在在的利国利民的好事,不断强化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思想上主动适应。思想上主动适应就是要远离庸俗的东西。思想上一尘不染,行动上才能一身正气。要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多学习、多充电、多调研、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要站稳工作立场,既要讲原则同时也得在人情味,纠正和树立良好政商亲清关系,进一步培育良好的思想作风。
(三)生活上主动适应。生活上主动适应就是要对一切腐朽严加抵制,对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做到防微杜渐,抵制各种新型的糖衣炮弹的袭击,生活上低标准,不断锤炼党性,磨练心性,深思律已之益,常思放纵之害,勒紧心中的“紧箍咒”,随时清除生活灰尘和污渍,树立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始终坚守共产党的精神阵地,修炼高尚健康的生活作风。
(四)风气建设关键在行动
好风气是我们机关事务建设的基础,也是伟大民族的复兴中国梦最迫切的需要。我局有“求真务实”的局风。我理解“真”是基础,“实”是关键。风气建设体现在机关事务工作中就是管理求创新,保障求高效,服务求精准。
风气建设体现在党校学习中,我个人认为就是要静心学,用心学,实实在在地学,并把党校的学风贯彻在日常工作中,形成我局中坚力量良好的学习和工作风气。
风气建设对于我个人而言就是要遵从儒学之道,做好人,做实事,用自己有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影响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要坚持廉洁政采是政府采购第一生产的观点,摒弃私心,做一个干干净净的政采人。
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国管局局长李宝荣讲“老同志要在状态,年轻人要狠下苦功”。表面上讲的是一种状态,而实质上说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风气,也是干好机关事务的基石。只有老同志在状态,传帮带,以身言教,事业的接班人狠下功夫,赶比拼,我们的机关事务建设何愁不进,何愁不兴呢。
国管局副局长陈建明在我局《工匠精神》大课总结时说:在装修中都希望找到一个好工人,在医院时希望找到一个好医生。说的意思我们都懂得,很实在,因为我们都在渴望应该有一种实实在在的社会风气,让我们和国家受益。他的讲话让我顿生感想,如果我们这个社会都能象建明副局长说的那样,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希望不再是希望,那么这个社会就有希望
加强风气建设是各级党委的重点工作,也是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统领风气建设全局,弘扬中华民族传承思想文化精神,用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