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推进PPP要念好“十字经”

作者:赵长宝 发布于:2017-08-24 20:58:28 来源:
   目前随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PPP进入发展的良好阶段,各地纷纷上马各类PPP项目,为PPP的推广应用打开了广阔的前景。如何加快推进PPP工作?特别是财政部门如何作为?对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认为财政部门在推进PPP工作中离不开十大要点:理解要“准”、角色定位要“变”、政策环境要“优”、项目储备要“好”、边界条件设置要“当”、责任要“担”、推进要“快”、工作要“实”、机制要“新”、管理要“活”。

  一是理解要“准”。
 
  PPP不是简单的融资手段,而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在运用PPP模式时,不能再简单地把思想局限在缓解债务压力上,把推广PPP当作又一次“甩包袱”。而要以此为契机,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把精力放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上,把注意力转向加强监管上。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改善公共服务供给的高度,认真学习领会PPP,准确理解把握PPP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二是角色定位要“变”。
 
  简单讲,PPP与传统投融资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共同合作、全程合作。因此,要推广PPP,政府必须首先转变角色定位,由过去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就是要打造出好的政策环境,更多地去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谓合作者,就是政府与市场主体要在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共同投入资源,共同行使权力,共同分享收益,共同承担风险。
 
  三是政策环境要“优”。
 
  核心是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从政府讲,要转变观念,恪守契约,严格按照合约办事,不能朝令夕改。从企业讲,就是要严格执行合同,不能够先搞低价竞标,建设中一再要求追加投资,捆绑政府。因此,政府与企业,合作双方必须有起码的信用,只有互相信任,整个市场的信用环境才能优化,PPP的全面推广才有可能。
 
  四是项目储备要“好”。
 
  PPP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有的是经营收费,比如高速公路;有的是价格补贴,比如垃圾污水处置;有的是资源匹配,比如轻轨的上盖物业……但不管是哪种类型,其对企业投资意愿的指向都是项目要有预期收益。从政府财政的角度讲,一方面要选好项目,只有那些具有相应收益权的项目才能入库。比如,农村公路建设,主要靠政府投入,修好后又不能收费,企业无利可图,就难以实施PPP。另一方面,要明确约定,要改变以前那种先定项目、再边谈边改的习惯,而是让企业一开始就看到完整的项目规划和权益约定,比如资金需求、融资方式、投资回报、收益分配以及财政补贴等,真正做到招标就能操作。比如,垃圾焚烧,政府和企业大致按什么比例分担建设资金,运营中靠政府补贴垃圾运费和企业焚烧发电形成收益,这些要件清晰明了,企业参与意愿才强。随着项目库积攒的优质、可行的公共项目方案越来越多,才能吸引更多企业来参与市场竞争,与政府达成合作意愿。这不仅能够在有限资源下实现公共项目的自动比选,而且能够最充分、最高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从而实现政府财政推广PPP的最终目的。
 
  五是边界条件设置要“当”。
 
  边界条件是项目储备、合同要约的核心所在,事关整个PPP项目的成败。从政府财政的角度看,边界条件的设计也就是PPP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承担风险和享受收益的最大范围,是彼此的责、权、利的划分,也是PPP项目参与双方承担风险的底线。利益分配方面,主要包括定价范围、政府补贴、资源匹配、排他权等。风险分担方面:风险应与收益匹配,在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中,谁对哪种风险最有控制力,谁就应承担相应的风险。由此可知,利益的分配、风险的分担,都受到不断变化的外部因素影响。所以政府财政应当高度重视利益分配和风险防范,边界条件的设置要高低适当、谨慎优先。
 
  六是责任要“担”。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和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落实好推动PPP工作任务。一方面要大力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广PPP模式,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另一方面要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可以说,当前国务院对财政部门推动PPP工作寄予厚望,这正是我们展现担当、主动作为的时刻。
 
  七是推进要“快”。
 
  财政部门作为PPP工作的统筹协调单位,要将推动PPP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大事,尽快把推广PPP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第一时间部署工作、第一时间明确责任、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总而言之,就是要突出一个“快”字。要立即建立健全相关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部门抓推进,明确专门人员抓落实。要结合本地实际,立即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八是工作要“实”。
 
  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习总书记要求干部“谋事要实”,就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谋划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工作。对于推广PPP工作来说,谋事要实的落脚点就是抓实,让PPP政策落实在项目中,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确保每个PPP项目“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九是机制要“新”。
 
  从国际经验看,重诺履约的市场环境,是顺利开展PPP的前提和保障。与真正的PPP项目相比,过去我国许多政企合作项目都是“形似而神不似”,一定程度上在于政府没有作为平等的参与者,缺少“契约精神”。比如,一些地方政府把社会资本“圈进来”之后,对所做承诺兑现不到位。因此,我们不能“走老路”,必须创新体制机制,维护重诺履约的市场氛围,否则无论出台多少支持政策,都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具体来说,对地方政府违约行为,可以研究建立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结算扣款机制,保障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同时,可以通过设立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提高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
 
  十是管理要“活”。
 
  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降低行政成本,国家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先手棋”。在推广PPP过程中,我们也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管好“看得见的手”,用好“看不见的手”。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管理。今后一段时期,PPP项目会大量涌现,如果政府监管跟不上,市场秩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切实把市场管住、管好。另一方面,要简政放权。要简化项目审核流程,优化办理程序,对上级已经明确的内容不再作实质性审查,避免形成新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