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传统协议供货面临六大挑战

作者:周乔亮 发布于:2017-08-04 15:51:06 来源:
   随着政府采购改革的不断推进,实践中的采购组织形式和模式不断创新,尤其是政府采购电子商城采购模式的运用和发展,使得传统的采购模式或流程普遍面临瓶颈。在此,笔者就谈谈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协议供货采购模式面临的6个方面的挑战。
 
  一、缺少一套期末考核答卷
 
  目前,协议供货的采购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和达到采购人、使用者等相关受益人的条件要求,特别是具体受益部门或单位的需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尤其是IT产品供货的条件越来越加苛刻,必须具备足够的均价和保全及适应采购评标限制条件才能准入,才能获取IT协议供货的资格。
 
  就保全而言,资本分为数量保全和质量保全,前者是指期末净资产必须等于期初的投入资本;后者是指期末资产变现能力必须与期初投入资本相同,也就是处于能百分之百地达标状态。另外,尽管协议供货快捷方便,但其评标进入条件还是比较高的;不但要考虑采购人的利益,还要考虑供应商的承受能力和保持中小民族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落地难
 
  这个体系必须能够实现协议供货与政府采购的全面融合,而且目前供应商内部形成的一些营销策略报告,对决策支持的目的性、系统性还不强,不能明确表达对哪类决策进行支持,更无法对决策进行全方位支持。就协议供货供应商等内部报告体系而言,存在两种缺陷:一是所提供的产品经营信息与质量保证、技术等级等相互不对称;二是内部产品报告所提供的产品性能等信息,能够表达这些结果形成原因的信息尚未充分提供。
 
  三、质次价高诟病难消除
 
  应该说,价高质次是协议供货受社会舆论最大的诟病所在,也是这是当今协议供货制度的重症之重。要消除过去“吃大锅饭、锅碗连统式”的政府采购模式,克服背德行为以及权、责、利界定不清观念,让协议供货式采购成本更低,质量更优、效益更高!
 
  四、多方共赢目标难达成
 
  如何从优化协议供货、政府采购节约资金的角度进行二者互融的效应分析,从而有效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主要从协议供货的产品质量、技术条件、产品性能、价格与政府采购政策、程序、规定相溶洽等方面入手,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前提,以达到采购人利益不受损害为目标,以供应商合法权益不被侵占为准则,充分实现科学采购、和谐采购。
 
  五、供货渠道未有效整合
 
  这是对协议供货政府采购的公正评判。合理整合政府采购供货途径和方式:一能推动政府采购更快发展;二能促使各种资源有效科学配置;三能带动中小企业和不具备规模效应供应商更快发展;四能将政府采购的供货模式、供应商的质量重视程度推向更高境界,实现供货市场的更加优化组合等等局面的多赢!
 
  六、忽视宏观经济调控使命
 
  目前,由于社会对协议供货“质次价高”的较深偏见,导致协议供货采购更多关注财政资金节支率和使用效益,而忽视或是无暇顾及政府采购的经济调控和政策功能作用,如协议供货该选择什么样的协议供货单位、供应商等,不仅会对社会经济活动和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影响宏观经济运行。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