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诸大建:PPP的新思考

作者:诸大建 发布于:2017-05-04 08:02:39 来源: PPP知乎

  来源:诸大建学术笔记
  五月份的开会主要与PPP有关,要发挥长处从公共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有新意的PPP,使国内的PPP研究走出审美疲劳。去年在为什么要搞可持续发展导向的PPP上发了一点声音,现在要基于联合国SDGs的目标与国内PPP的不足重点讲怎么做的问题。


  为什么的问题


  可以从中国当前PPP的问题去讲,也可以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去讲。问题是当下的中国PPP在决策上缺少情怀,只讲经济上的融资(economy)与效率(efficiency);在执行上常常搞不到运营就退出。愿景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对象上有三个领域,公共性强的是社会与环境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在过程上强调从三重底线衡量效果,保持公共性与有效率的平衡。其中,对象维度涉及决策,主体与过程维度涉及执行。在经济导向的PPP中,人们主要考虑引入社会资本以及提高项目效率,对政府本身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关注不够(感觉有点视线被转移了)。在可持续发展导向的PPP中,不仅要考虑社会资本对公共服务的贡献,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保证政府的公共服务投入与绩效,例如香港新建的污泥处理厂全部政府买单让威立雅运营。


  表1 PPP的决策与执行


  决策水平低


  决策水平高


  执行水平强


  快速失败


  走向繁荣(可持续发展导向的PPP)


  执行能力弱


  缓慢失败


  有生存性


  主体维度的改变(项目决策与项目执行)


  按照财政部与发改委的有关文件,目前评估主体与评估方式主要是政府主管部门与相关专家,通过打分进行识别与选择,通常在狭隘的项目管理范围确定当事人和专家。新PPP的考虑,应该包括PPP项目涉及的非政府的相关者以及更宏观的政府部门,这是要求把People加入PPP的主体参与。可以按照两类利益相关者建立政策矩阵,即政府利益相关者和非政府利益相关者,两者的选择形成交集,这样可以体现PPP项目识别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可持续发展要求公众在公共事务中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大大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保护公众利益,社交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也让这一要求得以成为现实。公众可以有效监督私营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例如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公众可以干预政府错误的投资决策,例如厦门PX项目事件;公众可以直接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例如在城郊与农村的供水服务投资分散,回报率低,私营企业通常不愿意投资,由当地居民自营的小型供水设施能有效弥补这一公共服务的缺位。但是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需要有效的引导与组织,避免造成负面效果。目前政策层面正在制定的《PPP信息公开条例》希望能解决这一问题。


  表2 PPP的利益相关者选择


  项目政府相关者


  宏观政府相关者


  项目社会相关者


  直接


  间接性增强


  宏观社会相关者


  间接性增强


  合作治理相关者


  对象维度的改变(物有所值评估)


  这是可持续发展导向物有所值评估的关键点,从以前单纯的技术经济评估或者货币化的成本效益分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分析(包括社会评价与环境评价)。可以按照经济与非经济的两个维度进行判断,目的是选择经济与非经济有交集的地方,用相对政府为低的经济成本获得公共服务的收益,包括非经济的收益和减少非经济的风险。这样做也许可以发现,以往通过经济评估的也许不合乎可持续发展评估,以往没有通过经济评估的也许符合可持续发展评估。这是以前搞可持续发展评估时候碰到的老问题,可以把曾经走过来的路做一些比较。当代人所做的投资是否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PPP模式不同发展时期,其物有所值的内涵不同。PPP1.0版本下,由于政府是以引进社会资本为目的,因此强调资本的可获得性,而非物有所值;在PPP2.0版本下,物有所值主要强调经济效率。PPP模式的效率优势只存在于某一些基础设施行业,并非所有的行业都适用,因此滥用PPP模式并不能实现物有所值;在PPP3.0版本下,物有所值主要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英国PFI模式下提出的物有所值评估体系就是基于3E: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和效能(effectiveness),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国目前财政部发布的《物有所值评估指引》主要强调经济效率,因此属于PPP2.0版本下的物有所值评估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目前PPP实践仍然处于1.0版本,该指引也并未得到有效实施。


  表2 PPP的对象维度思考


  以融资为目的


  以效率为目的


  非经济考虑弱


  PPP1.0


  PPP2.0


  非经济考虑强


  社会意义强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PPP3.0


  过程维度的改变(政府财政能力)


  从过程维度考虑项目的可能竞争者,运营能力和跨代思考应该是一票否决的主要依据。要按照项目过程有无运营和项目运行是否跨期设立门槛。有无运营方面,有建设无运营的不考虑,有建设有运营的要考虑,有运营无建设的也考虑(如LOT、ROT)。这里社会资本有没有进行投资不是主要的,香港污泥处理项目就是政府全部投资,威立雅进行建设与运营。有跨代思考要重点考虑。当代人的透支额度是否超出了后代人的承受能力?基础设施项目最大的特点除了高额的建设性投资,后期的运营维护费用也随着时间推移逐年增加,并且数额巨大(通常20-30年的运营维护成本要高于初期建设成本)。短时间内上马巨量项目,并且大量透支未来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将来会使得这些项目的运营维护面临巨大困难。特别是当社会资本面临困境需要财政支持或者政府回购时,财政资金的短缺将会使得未来政府的解决途径非常之少(拉丁美洲的PPP浪潮之后,因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大量的PPP项目被迫破产)。因此,PPP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严格控制政府在PPP项目中的支出义务。这一部分应该在PPP项目《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中得到落实。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