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编制中普遍存在的5个问题
作者:钟旭伟 曹国强 发布于:2016-12-06 08:38:42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网
政府采购预算是高校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考核采购人资金使用情况的重要依据。随着高校政府采购的深入开展和实施,强化政府采购预算计划论证、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逐渐成为高校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谨对当前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存在问题
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高校经费来源多渠道,政府采购在高校起步较晚,高校对政府采购政策流程不熟,对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重视不够,存在不编或漏编现象,有的不知道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需落实政府采购预算;有的虽编报政府采购预算,但随意性很大;有的以急需采购为名不做采购计划、不编采购预算。上述情况,直接影响了采购预算的编制质量和准确性。
时效性不够:高校政府采购预算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一般在上年9-11月份在部门预算“一上”或“二上”时编制,但学校财务计划及校内资金使用安排是根据学校发展和当年招生情况确定,一般在每年年初编制。采购预算与财务计划编制时间上的差异,导致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盲目性。另外,高校采购具有规模大、时效性强、技术含量高、品种复杂等特点,因此提前一年提供技术参数、指标、商品质量、数量、金额等的做法,其预算编制准确性也难以保证。
精准性不够:有的高校没有建立专业的专家评审库,没有专门的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重点学科的发展目标,来对所需实行的采购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分析,这种未经过严格评审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无法达到精准;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项目库和项目评审机制,但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无法准确、全面地编制采购预算,使得编制出来的采购预算可操作性。
信息化程度不够:很多高校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采取自下而上,由学院各部门以手工汇总的方式将采购项目预算上报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再进行分类统计,缺乏相应的电子化手段。近年来,高校筹集资金和争取项目的能力逐渐加强,相当一部分项目采购未被纳入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也无法及时跟进或者监管。很多高校的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虽都有本部门的管理系统,但各管理系统之间没有实现有效链接、信息共享,存在管理盲区。由于高校预算管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预算管理中的全周期跟踪机制得不到体现,在采购执行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政府采购预算经常追加或调整,导致年终财务决算实际支出和采购预算有较大差距。
编制人员业务水平不够:目前,多数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人员为兼职,一人多岗现象较为普遍,且很多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缺乏相关的政府采购理论基础。实际工作中,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过于简单、粗放,甚至杂乱无章,导致学校的整体预算质量不高,给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工作带来执行难度。
提高举措
加强政采预算管理:一是对上年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上年度预算编制执行经验及不足;二是建立建全项目评审专家库,对各部门各学院提出的采购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三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完整的收支范围,加强收支项目的分类,以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四是把握政府采购目录,保证预算编制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五是同步政府采购预算和财务计划编制,提前财务计划安排,提早启动采购项目论证,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准确性。
加强预算编制信息化建设:高校要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及时建立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共享学校政府采购管理部门、采购执行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各管理系统的资源信息,增强高校采购预算编制、采购申请、采购实施、合同签订、货款支付、验收及固定资产增置等各环节的透明度,实现全周期预算管理跟踪机制,及时反映采购执行状态和预算执行情况。同时,预算管理部门可通过学校资产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全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使用情况,为编制采购预算提供参考依据。
加强预算绩效考核:高校预算绩效考核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3个不同环节,不过目前在高校,对预算的绩效评估与考核相对比较淡化。通过制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可以对预算编制质量给予验证、调整和修正,从而剔除不合理或不科学的预算指标。另外,采购项目执行时,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内控制度,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论证和筛选采购项目的主要依据,以发挥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相互促进的联合效应。同时,高校应建立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加强政府采购监督,提高采购效率,保证政府采购公平、公开、公正开展。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PPP项目实施方案如何制订?
下一篇:采购人代表可以打分吗?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