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工作法提升财政预算管理绩效
作者: 发布于:2016-04-27 13:30:00 来源:赵长宝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财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如何进一步提升财政预算管理绩效,确保每一分“钱”用到实处,发挥最大效益,无疑是是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财政预算工作的期待和要求。围绕如何提升财政预算管理绩效这个课题?各级财政部门需要研究问题很多,肩负的任务也很重。对此,笔者仅根据学习体会和工作实践,认为提升财政预算管理绩效,在具体工作措施概括为:“一二三”,即:建立一个机制、完善两个体系、抓好三个环节:
首先是建立一个机制。就是“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财政牵头,预算部门具体执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预算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切实做好本部门及下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展与改革部门要将审批通过的年度经济计划指标、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指标及时报送财政部门;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力度,促进各地、各部门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
其次是完善两个体系。一是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各级、各部门要出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意见和措施,建立涵盖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中介、专家、数据库和档案等管理办法。要加强业务规程建设,制订系统、规范的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规范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二是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绩效评价主体,强化各级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绩效评价主体职责,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完善评价方式方法,建立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绩效评价方式。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加快绩效指标研究设计,尽快形成包括各类支出,符合目标内容,突出绩效特色,细化、量化的绩效指标,实现全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共建共享。
最后是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好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和监控。各预算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必须编制预算绩效计划,明确绩效目标,经财政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制流程。预算执行中,要及时跟踪项目进度,分析预算绩效信息。要加强绩效运行监控,以“金财工程”为平台,依靠账户资金运行管理系统、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和财政资金网上监管系统,对资金拨付运行所有环节进行完整监控。二是抓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预算部门作为绩效评价的主体,要认真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并向财政部门提交绩效评价报告。财政部门要着重选取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众普遍关注,社会影响深远的重大民生项目开展重点评价,并选取重点转移支付项目开展联动绩效评价,在组织地方自评的基础上,采取组织专家学者、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等第三方评价方式,按统一程序、方法、标准实施再评价。三是认真抓好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年度预算调整、专项资金分配和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优先考虑或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项目,减少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项目资金安排,取消无绩效或低绩效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对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的,将进行绩效问责;对绩效评价结果不理想,项目最终要撤销,资金是要收回来的。
提升财政预算管理绩效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是个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还必须要领导重视,将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机构要健全,人员要配齐,经费要保障,保障预算绩效管理运行需要。同时强化协调督查。预算绩效管理是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是上下要联动。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下级的工作指导,明确要求,明确步骤,协调推进;下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定,及时启动,严格落实。各部门也要对本系统各级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是部门要配合。各部门要按照已确定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互相配合,共同推进。特别是财政部门要做好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和督查。再则是内部要沟通。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估中心要加强与内部科室的联系沟通,各科室、单位要全力支持,相关资金管理办法、资金拨付文件要及时抄送绩效评估中心,一些重要的工作会议和工作调研要邀请绩效评估中心参加。要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财政局 )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篇:健全政采法制体系对策及建议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