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道PPP微论坛”第28期:PPP项目会计管理应做到落棋无悔,掷地有声

国开行 庄逸名:PPP模式下项目公司会计核算问题初探

作者:财政部PPP中心 发布于:2017-08-02 16:46:19 来源: 道PPP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会计之渊源,可追溯至西周。贯穿历史发展,接受技术洗礼,沉淀了精华,锤炼了功能,并以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为原则,横向拓展至各行业分支,纵向延伸为系统化管理。若做一比喻,科目为子,资产负债表为棋盘,活动各方利益关联的纷繁复杂,转为清晰了然的会计科目,要将此局下好、下妙,应以公平、标准、易操作的会计准则为前提,才能妙中见巧、巧中见奇,通过资产负债表这一小小“棋盘”,窥见经济管理的大千世界。


  PPP项目会计管理,吸收了会计管理的精髓,定量反映各方活动,实现全流程系统管理,提供综合性监督凭借,进而为决策提供参考。同时,PPP利益相关方已超出棋局的两方博弈,会计处理规则需着PPP核心理念之精华,通过定量衡量将物有所值落地,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将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一气呵成,通过绩效考核将多方监管形成合力,通过招数精妙的会计管理布局将PPP项目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各方得失,在合法合规、合情合理中道来,才能同时显出PPP项目会计管理这盘“棋局”的玲珑细腻和磅礴大气。本期微论坛邀请专家,尽数PPP会计管理的重重奥秘,明规则,立规矩,让PPP各方博弈有依有据,有张有弛,才能做到落棋无悔,掷地有声。

~~~~~~~~~~~
  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 庄逸名:PPP模式下项目公司会计核算问题初探

  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  庄逸名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3月末,全国共有12287个PPP项目入库,总投资额达14.6万亿元。PPP模式的引入,打破了我国长久以来公共服务领域国有一股独大的局面,提高了融资效率,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有力手段,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杠杆和补短板的重要措施。PPP模式的大力推广,使得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日益迫切。其中,会计核算制度关系着PPP项目各相关方的自身利益,同时也影响着PPP项目的后续管理和运作。而项目公司是PPP模式的两大会计主体之一,建立健全PPP项目公司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于PPP模式的成功实践意义重大。


  一、PPP项目会计核算的现状


  PPP项目会计核算包括政府与项目公司这两大会计主体,两者适用不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政府主体方面,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准则正处于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阶段,仅发布了基本准则和四项具体准则,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尚在征求意见阶段。


  PPP项目公司方面,我国财政部于2008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以下简称“解释2号”)针对企业运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提出了企业相应的会计处理指引,具体包括BOT项目的界定、资产的核算、收入的核算以及BOT项目追溯调整等方面。解释2号的发布为采用BOT运作方式的PPP项目会计核算提供了参照,有助于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项目进度及财务状况。


  同时,PPP项目也是国际通行的运营模式。早期国际会计实务操作中对PPP项目的核算大多依赖行业惯例,缺少统一的规范,经常导致实务中相同业务在会计处理和披露方面存在差异。对此,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先后发布了《解释公告第29号——服务特许权安排:披露》(SIC29)和《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公告第12号——服务特许权安排》(IFRIC12),对典型的特许权安排进行规范。


  二、PPP项目公司在会计核算方面涉及的问题


  (一)PPP项目公司会计核算缺少规范指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PPP项目公司会计核算缺乏统一的准则指导,PPP模式会计核算制度亟需建立并完善。虽然解释2号中对BOT项目给出了企业会计处理指引,但PPP模式具体的运作方式众多,BOT只是其中一种,针对BT项目的会计核算,证监会曾有过相关规定,同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第5号征求意见稿也曾对BT项目的会计处理征求过意见,但其发布的正式公告中却未涉及BT项目。


  会计核算规范的空缺,或许会致使PPP两方都未报告PPP项目资产,形成所谓的“孤儿资产”,不利于PPP项目财务信息的规范披露。同时,由于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缺少核算依据,各项目公司核算口径不统一,相同业务在会计处理和披露上存在分歧,造成各项目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具有可比性。


  (二)PPP项目范围界定模糊


  解释2号虽然对其适用的BOT项目类型给定了具体限制,但并未规定PPP项目范围,同时对BOT的限定条件也不深入,只是基于对BOT类型形式上的判断,并没有能够反映出它的实质。随着PPP模式的发展,其涉及领域不断拓展、种类日益增多,PPP项目形式和结构也随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从PPP项目的本质着手,对其范围做出明确限定,从而提高PPP项目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PPP模式下各阶段会计核算的具体问题


  1.项目公司成立阶段:PPP项目公司成立后,在私营部门内部通常会形成若干个通过投资单元划分的产权主体。项目公司的会计目标包括给予各产权主体关于产权变化和产权交易活动的会计信息,同时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角度为产权及其变化提供支持,但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通常将企业整体看作一个核算主体,没有内部各产权主体的划分,不能正确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经济活动给各产权主体经济利益带来的影响,因而无法实现PPP项目公司的会计目标。


  2.项目建设阶段:会计核算在这一时期所面临核心问题便是PPP项目特许经营权资产的特殊性。项目公司负责建设完工的PPP项目资产,其归公共部门所有,项目公司仅获得特许经营权,此时需要准确划分项目公司自有产权资产和特许经营权资产;同时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项目公司产生的成本应在经营期内进行合理摊销,以配比项目运营收益,因而必须找到正确界定特许经营权资产的方法;界定了特许经营权资产后,建设期产生的借款费用又是否要计入PPP项目特许经营权资产的初始计量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3.项目运营阶段:此阶段项目公司实现运营收入,发生运营成本及费用,以及维护、改造、修理PPP项目资产等产生的后续支出。因而会计核算的核心是如何确认收入、有关特许经营权资产的摊销和后续支出的处理。


  4.项目移交阶段:此时特许期终止,公共项目资产应无偿交予公共部门,剩余资产则归属项目公司。对于无偿移交部分,因为在项目运营阶段已将其不考虑残值的全部摊销完,所以不必做会计处理,但仍需执行协定及法律规定对剩余资产做清算处理。


  三、关于PPP项目公司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建立健全PPP项目公司主体会计核算制度


  由于现存PPP 模式众多,且随着经济发展今后可能将会出现更多的模式和结构创新,因而针对具体模式发布相应的会计处理指引可能难以全面覆盖实务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况,我们需要根据PPP的实质明确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建议参考解释2号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有关PPP项目会计核算的规定,结合当前实务操作情况,尽快出台我国PPP模式下项目公司的会计核算制度,统一明确对PPP项目的会计核算要求,消除同样的业务在不同项目公司会计处理和披露上的差异,以进一步提高PPP项目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从本质上明确PPP项目范围的界定标准


  应结合PPP项目的本质特征“控制”,明确其范围。具体参考IFRIC12,适用PPP项目核算范围应满足以下条件:1.政府或其指定的授权部门要求该PPP项目公司应该提供何种类型的服务、向谁提供服务,以及提供服务的价格;2.在特许期结束时,政府或其指定的授权部门可以控制基础设施的所有重大剩余权益。


  (三)强化PPP项目公司各阶段的会计核算重点


  在PPP 项目的具体会计核算中,应根据项目公司成立、项目建设、项目运营以及后续移交等各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强化每一时期会计核算重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体来说:


  1.项目公司成立阶段:根据产权主体的边界,划分项目公司为不同的核算单元,在完成项目公司整体核算之后,再对每个核算单元进行会计六个要素的重新分配与归集,以实现正确清楚地反映每一个核算单元(即产权主体)的产权变化及产权交易活动的会计信息。


  2.项目建设阶段:一是正确划分自有产权资产和特许经营权资产,避免混淆,作为 PPP项目公司两种不同类型的资产,自有产权资产(拥有完整产权资产)是指项目公司掌握某项资产的最充分彻底的产权;而特许经营权资产是指由政府或其指定部门通过特许经营权协议,给予的运营PPP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以获得收益的一种权利,这两种资产应分别核算;二是明确特许经营权资产类型的界定,项目公司所有和控制的并非有形资产,而是一种权利,是依附在资产实体上的特许经营权,没有实物形态但可辨认,因此要确认项目公司的特许经营权资产为一项无形资产;三是在项目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要将项目公司对项目资产的所有投入都视为资产价值的一部分,同时发生在建设期的借款费用要算作所有投入的组成部分,因此这类借款费用应在建设期予以资本化,计入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资产的初始计量成本。


  3.项目运营阶段:PPP项目公司在项目运营阶段实现的收入,要计入营业收入,不可将其计入投资收益,否则会带来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之间的不配比以及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比率的异常变动,对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判断项目公司经营情况造成不利影响。PPP项目特许经营权资产摊销的年限应不超过特许经营期,且不考虑残值,将特许经营权的整个入账价值进行摊销。后续支出中,为确保基础设施有效运转而产生的日常维护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而对于特许权合同中规定的移交前法定更新改造义务、重大维护和定期检测等发生的大修理支出则应计入项目资产价值。


  4.项目移交阶段:对于归属项目公司的资产,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及特许权协议的约定进行清算,以实现资产的产权清晰。


  来源:财政部PPP中心

  来源:财政部PPP中心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