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精细化管理下,评审专家还存在哪些问题?

作者:赵长宝 发布于:2017-07-21 15:44:25 来源: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不专”已成为影响政府采购工作公平、公正的一个十分突出问题,优秀的评审专家是高质量政采的保证之一。不少从业人员认为现在的评审专家正“砖家”化,所谓专家大师,学说却毫无科学依据;所谓权威人士,言论往往自相矛盾。这些人被网友统称“砖家”。“砖家”不以求真知为目的,说话也不负责任,他(她)们最终目标就是利益,而相关监管的缺失,导致假专家的泛滥。如何避免“专家变成砖家”,特别是如何提升采购评审专家履职能力和水平,无疑是财政战线同仁们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围绕如何避免“专家变成砖家”这个课题?各级财政部门需要研究问题很多,肩负的任务也很重。下面,笔者仅根据学习体会和工作实践,并结合笔者所在地实际,谈点个人的看法。
 
  政府采购评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社会公共需要、政府政策、产品知识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在实际评审过程中,专家观点对采购结果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目前,普遍存在政府采购专家库成员比较少,基本本地化,专业分工不够细,专家的种类、数量难以满足评标工作需要等问题,特别是专家专业水平高低和专家数量不足制约了政府采购评审工作的公正性,甚至直接影响采购效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以下在三个方面:
 
  1、专家不专。
 
  专家的专业性大多体现在某一技术领域,缺乏市场调研、市场分析、采购技巧等知识,难以实现采购目标的科学化。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评审专家是认真负责的,特别是在某个谈判过程中能够掷地有声,谈判过程有理有据,认真熟悉谈判文件各项条款,在针对某些“调皮”供应商时依据谈判文件和法律法规明确给出询问和答复,让整个谈判过程充满了专业的氛围。但也有些评标专家根本不认真看招标或谈判文件,看到投标文件较多时,更加无耐心地认真阅读投标文件,不仔细审查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而简单地从总价最低者倒着评几家就推荐中标候选人,甚至出现问采购中心工作人员你们的资质标准在哪里等,草率行事,不负责任。更有甚者,出现计分不符等低级错误。加之还有些专家缺乏责任意识,在评标或谈判过程中不敢承担责任,相互推诿、推脱责任。
 
  2、专家不足。
 
  货物类的专家较多,服务类的专家较少,难以满足各类政府采购项目的需要。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省专家库类别存在划分模糊甚至缺失的现象,例如农药采购,专家库中有农用物资、种子、化肥方面的专家,而没有专门针对农药的专家类别,降低了专家抽取的准确度;同时专家库中缺少了保险等服务类别的专家,当前服务采购日益增加,将来可能会出现专家断层现象;此外评委人数分布不均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专家类别人数不足,例如机械制造、办公家具、电器设备等类别专家我们淮安区人数约十人,而农业、保险等服务方面、纺织方面的专家人数较少,有些甚至达不到开标的要求。
 
  3、专家不公。
 
  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专家违背职业道德,不能公平公正地评标,造成投诉现象较多。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在评标过程中,不正确地使用其自由裁量权,甚至把废标与否当作要挟采购人而谋取自身不正巧当利益的工具,或者利用自由裁量权拒不接受采购人、供应商或监督人的解释和提醒,在一些细微偏差上吹毛求疵,任意废标。也有评标专家为达到个人的目的在进入评标区前违反评标工作纪律主动寻租。
 
  此外,对评审专家缺乏系统的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一是监督主体、监督方式、监督内容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细化分解;二是专家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手段不够明确;三是专家信息反馈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专家准入和退出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没有做到有升有降、有进有出。五是专家库信息更新滞后。在调研时发现专家库中少部分评委工作单位评委签字确认时不一致;在抽取评委过程中发现联系电话为空号,一些固定电话仍然为7位数,导致无法联系到抽取的评委,增加工作难度。六是在抽取专家时未实现全程电子化。在系统中抽取到相关专家后,只能通过电话方式人工联系。这种抽取方式既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保密性,同时也增加了廉政风险。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