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吕汉阳:对政府采购电子化存在三大误区

作者:政府采购信息报 发布于:2012-06-05 10:56: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2012年5月23日,由《政府采购信息报》举办的“2012政府采购夏季沙龙”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和官员围绕政府采购电子化的机遇与挑战、财政部门如何监管工程采购以及IT产品价格高问题的对策等三个业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吕汉阳 国家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

  国家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 吕汉阳 

  管理问题致电子政务低潮  

  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建设回避不了大的电子政务建设的环境。有专家认为,在上一届政府把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工信部合并,由工信部的信息化推进司来承担原国信办的职能后,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低潮期。
  
  据说当时的国务院有关领导对电子政务建设很不满意,认为电子政务花了不少钱,但效果不理想,成了各个地方、各个部门来要项目款的名头。而国信办也由原本的抓宏观协调、政策制定工作变成天天审批项目,发生职能错位。最终导致了国信办的撤消。而工信部新建以后,原信息产业部在工信部里所占的位置和分量也更低了,导致信息化建设这几年的进展确实也比较慢,电子化政府采购也相应受到了影响。这是电子政务在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
  
  信息安全制约电子化
  
  信息安全问题是制约电子化政府采购发展的另一个因素,这主要是一个技术问题。由于信息安全问题的制约,导致各部门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没办法实现,因为每个部门都担心因为信息安全问题而承担责任,结果我部门的数据不敢共享给你,你的数据也不敢与我同步。去年我们写了一个电子政务共享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国务院有关领导也做了批示。为了回答信息安全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我们的信息安全体系到底建成没建成、多大程度下能够保证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等问题,国家给我们列了一个信息安全的专项,就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评价体系,要建这么一套评价体系,对现有信息安全保障的管理、制度、技术、手段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评估。}
  
  认识误区亟待克服
  
  社会上对政府采购电子化存在几个认识误区。
  
  一是抵触电子化,一部分人认为搞电子化的过程中带来了成本的上升和不便利,这可能是在推进信息化和电子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搞电子化,上网站,搞电子标书,但由于电子化的法律效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手段上也不完备,现在很多供应商投标是纸质加电子,增大了工作量,一份工作得做两回。又由于我国各个部门的流程不太一样,每个地方要填的网上的表格也不一样,供应商得去适应不同的网站和系统,给他们事实上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二是以技术人员为主在推动电子化采购建设,出现了一种“技术至上论”。大家觉得电子化就是一个技术问题,把现有的法规、流程搬到网上就完了。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于是由技术团队主导的思想,最终导致了为电子化而电子化。
  
  三是部分领导虽然非常重视电子化,但对电子化的本质并不了解,认为电子化是解决政府采购所有问题的一把万能钥匙,有一种“电子化万能论”,认为搞了电子化就能够包打天下,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包括公开透明、遏制腐败等等。其实在电子政务领域里,早有专家提出了电子腐败的问题。腐败问题不是仅仅通过一个技术手段就能够完成的,它还是一个管理问题。日前曝光的北京市住建委违规审批购房资格的问题,抓了几个工作人员,那套购房资格审批系统,其实真正到了住建委的最后一关就是在那个系统上,由管理人员打一个勾就通过了,这也是人为操作。不是说通过电子化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最终还是管理的问题。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