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面临哪些现状?

作者:文 瀚 发布于:2017-11-13 16:47:06 来源:
 近年,全国各地相继拉开了整合分散的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序幕,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印发以来,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整合速度明显加快。政府采购、医药采购、国土交易、工程采购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纷纷被整合到公共资源平台之中,这对于提高交易透明度、减少“寻租”可能性、降低交易成本、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无疑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然而,怎样建设一个统一、规范、高效、廉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面临哪些现状?在此,我们谈谈这个问题。

 

平台模式——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目前呈现三种不同模式。

高度集成模式:如有的成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在局下面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本地区各类承担交易职能、监管职能的机构成建制地整合进平台,承担交易服务和监管“双职能”。

单方面整合模式:如有的只是设立单独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各类交易职能和人员整合进平台,只承担交易服务“单项职能”,其他各类交易的行政部门监管职能保持不变。

碎片模式:或者称无形平台整合,即名义上在一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内,但其行政、人员隶属关系、工作场地等都维持原来不变。

人员结构——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是一个将原来单独类别的交易机构规整合成多个类别组成的交易机构,虽然机构名称、行政级别、场地等发生变化,但人员结构并无多大改变。

知识结构层面:绝大多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作人员,其知识点还停留在原先交易类别的层面上,对于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没有形成共识,不能就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规划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知识结构没有得到及时更新。

技能水平层面:过去单独类别的公共资源交易的服务有的是手工操作,有的是半电子化的操作。以政府集中采购为例,过去在标书编制、开评标等方面的工作,多以半手工或手工操作为主,没有接触或经历过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这种现代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境遇,工作上难以顺利接轨并很好地展开。

年龄层面:由于平台整合过程其人员采用“整体划拨”方式,加上我国对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工资制度存在从紧控制等因素,一些平台人员的年龄结构呈“大头娃娃”状态,即年龄超过45周岁的占绝大部分,35周岁以下寥寥无几。占据大多数干部职数或者在重要岗位唱主角的都是“老态龙钟”的人,缺乏活力和创新能力。

干部交流层面:一方面,由于平台整合后,一些原本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被划转为一类事业单位人员,干部交流的道路被“封死”,单位成为“一潭死水”,一些无所作为的“老干部”下不来,一些有作为、想作为的“新干部”上不去。欲采用聘用方式聘请编外人员,但缺少政策、经费支持,聘用制无法落地。

平台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一开始便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缺少统一规划和布局。

国家平台层面:目前有中招协的服务平台和国家公共资源服务平台,一个是工程招投标服务平台,由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举办;一个是全涵盖的服务平台,由国家信息中心举办,属于两家不同性质的建设单位、两种不同格式和功能的平台。

省级平台层面:省级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大都依照国家层面的模式建设,但医药采购、政府采购、国土交易和工程招投标等交易平台,由于其业务归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基本还是依照各自的工作流程建设,其工作流、标书模板、监管方式等方面不尽相同。

市县平台层面:市级服务平台基本能够对接省级平台,但交易平台建设属于“各自为阵”的状态,并且交易平台的建设理念、方式各异,加上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浓厚的“地方特色”,如有的认为通过电脑操作就是电子化,有的想当然地在招标文件模板中加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零碎”。国务院办公厅【201563号文件明确规定交易平台县以下不需建设,但在一些地方仍然我行我素,自成一格,县级平台照样建,造成资源分散、监管乏力。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