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药品采购范本出炉
作者: 发布于:2015-06-29 10:50:45 来源:东方网
法国《欧洲时报》以“中国医疗改革剑指世界性难题”为标题评论道:中国医改工程之大,是历史上没有的,也是别的国家没有经验可参考的。从这条评论中,我们可以获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只是中国有所遭遇,每个国家的历史上都不同程度记录着医改的艰辛。如果说中国与之有所不同,那便是医改工程较为复杂,涉及到政府、医院、医生、患者、社保机构、药品生产和流通等各个方面。
就拿今天中国内地药品供应的复杂变局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同样上演过。药品价格虚高、医生吃回扣、官员从中获利等种种腐败现象让香港政府在国际舞台上无处藏脸,最初香港政府也“皮不疼、肉不痒”地尝试着制定规章、颁布指南、监督整顿等。但几年时间过去,这种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85年,香港政府下重金委托澳大利亚WDScott顾问公司进行医改咨询。该公司经过周密调查,最终向香港政府提交了《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报告,历史上又将其称为“史葛报告”。“史葛报告”建议香港政府设立独立管理的医院管理局。
经过近5年的筹备,1990年12月,香港医管局正式依法成立,接管了香港所有公立医院及相关医疗服务,并负责所有医院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其中包括药品采购、中央食品制作、医疗仪器保养、物料、连锁管理等,这也标志着以医管局为核心的药品采购样本出炉。
香港医管局主席胡定旭表示,香港一贯坚持“高福利、低收费”的医疗惠民政策,住院患者每天定额收费100元港币,包含诊疗、检验、护理、药物、住宿、膳食等费用;门诊患者的定额收费标准为每种药物10元港币。他认为,香港之所以能够在有限的预算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和医管局药品采购政策密不可分。
采购方法 沿用多种形式
据了解,香港政府每年会拿出每名市民1%的工资税,作为医疗卫生服务预算经费,这些经费全部由医管局统一支配。2009年,香港政府共筹资400亿元港币作为医疗费用支出,大概占到香港GDP的5%,服务了全港800万人口。而即将试点医管局带量采购的北京,每年用于医疗费用的拨款平均在900亿元人民币左右,北京人口约2000万,平均分摊下来略高于香港,但北京居民对医疗的满意度远远低于香港。
胡定旭说,香港医管局一直坚持勤俭持家的办事原则。近年来,为了减少采购误差,实现实时追踪服务,香港医管局出资为每家联网医院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医管局运用信息系统及时汇总联网医院每一种药品的使用量,确定其招标采购方式。
目前,按照药品使用量的大小,香港医管局采用了3种药品采购方式:用量小的药品医院直接采购,一般为每年支出少于5万元港币的药品;用量具有一定规模的药品竞争性谈判采购,一般为每年支出在5万~100万元港币的药品;用量大的药品组织集中招标采购,一般为每年支出大于100万元港币的药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种招标方式中有一个特殊恒定标准。香港医管局对每一种符合集中招标采购标准的药品均单独招标,并在招标文件中标明采购的最小量和预期量,实行带量采购。如目前正在招标的Zopiclone(佐匹克隆,镇静催眠药)7。5mg片剂,招标文件中注明最小采购量为1050万片,预期使用量为1500万片。Adrenaline(肾上腺素)1:100000(10mg)针剂,注明最小采购量为16。8万安瓿(瓶),预期使用量为24万安瓿(瓶)。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药物政策室主任傅鸿鹏对香港医管局的带量采购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说,香港医管局对招标过程中的信息严格保密,招标完成后,医管局会在网站上公布采购成交总价,但不公布成交量。由于招标的最小量和预期量之间往往相差50%左右,外界用成交总价折算出的价格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区间,难以将折算出的单价与市场零售价作机械对比。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效益分析
下一篇: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急需明确几个问题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