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质”无“资格”
作者:CCGPNET 发布于:2004-05-09 09:58:00 来源:http://www.caigou2003.com
●希 文
仅凭一个甲级或乙级资质就能判断一个中介机构的真实能力吗?但是目前在政府采购中中介没有“资质”又是万万不能的。
江西省某甲级招标代理机构在实际代理中因为造价人员的水平有限,误差率超过20%,结果引起重大招投标纠纷。像这样的甲级资质单位水平尚且这样,那其他的乙级或丙级资质就可能也存在着漏洞。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采购代理机构中的皮包公司太多了,几个人就成立一个私人公司,然后再找关系取得代理资质。“
招标代理中介服务机构内部管理混乱,个别招标代理机构在资质申请获得批准后,抽走资金,解聘人员,成为典型的皮包公司……
根据有关规定,从事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从事进口机电设备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由国家外经贸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从事技术改造项目设备等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由国家经贸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其他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按照现行职责分工,分别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招标代理机构在申请资质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业绩,但是很多人在面对政府采购这块大蛋糕的时候会迫不及待地想享用,想尽快取得相关的资质以便代理政府采购业务,于是假报成绩、冒用别的中介机构的资质或是皮包公司就大量出现了。现在招标代理机构市场比较混乱。采购人在选择代理机构的时候首先要看它是什么资质的,但是现在只看资质是不行的,因为有很多的代理机构资质和实力是不相符的。
北京水利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杨文建认为,目前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认定也有不科学的一面。国外的招标代理机构参与政府采购全靠实力,没有资质认定程序。而我国现在首先看代理机构的资质,如果没有资质肯定是不会获得代理权的。不少比较有实力的中介机构却拿不到政府采购项目代理权,可能是在行业内没有关系,也可能是别的原因。另外,有不少中介机构通过各种关系获得资质,但是实力实在太弱,所以就让给别的没有获得政府采购的中介机构来做,然后从中获得利润。
国家经贸委投资与规划司司长甘智和曾说,要进一步整顿招标代理机构,规范招投标行为。国家经贸委采取了劝诫、警告、停业整顿、暂停资格、通报批评等方式,对部分已经获得资格的招标机构进行了整顿,对出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代理机构进行曝光。同时,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推动形成招投标市场净化机制。严格招标代理机构资质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建立招标代理机构和招标行业的自律组织,加强行业协调和对从业企业、人员的约束指导,促进招标市场新陈代谢和健康发展。
资质认定这一做法确实有不少漏洞,至于怎样改进还需要继续探讨。但目前“资质”还是中介进入政府采购领域的一张“王牌”,所以就应该严格招标代理资格认定工作。对资格认定申请,资格认定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有关方面参加的专家委员会认真评审,严格把关,资格认定部门评定招标代理机构要充分听取有关部门意见。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定期检查中介机构的代理质量,严禁转让或代替等。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监督公开招标要抓六个环节
下一篇:真正的“业主”是国家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