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培训 不可再拖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04-07-20 11:31:00 来源:不详
●李 坤
政府采购这项集政策性、知识性、全面性、复杂性、多样性为一身的全新系统工程,需要采购人员掌握全面、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如采购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规则、经济知识等)。而目前县级政府采购人员主要来自财政部门,缺乏法律、建筑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采购技巧、采购程序、合同谈判等技能上与这项工作的要求也有一定差距,加之一些人员对这一新制度了解不够,实际推行过程中给县级政府采购工作带来一些阻力。笔者认为,提高人员素质是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保障。
扩大范围 分类培训 县级政府采购培训次数少、培训面窄,加强培训宜从两方面入手:对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的培训,以专业知识技能为主,这类培训应由中央和省级组织;培训范围要扩大,对采购单位领导、财务人员、财政内部人员、代理机构供应商、政府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人员的培训由地方组织,以政府采购基本知识为主。这不仅确保政府采购队伍的专业化、职能化,也有利于其他人员理解和支持政府采购制度化、规范化。
实践理论 双管齐下 对县级政府采购工作人员仅从理论方面进行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实行不同采购方式的现场招标观摩;请一些政府采购工作做得好的地方作经验介绍;还可以请信誉较好的供应商与工作人员进行对话,从理论到实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以确保培训质量。这不仅使受训人员真正学习到政府采购知识,也可以从形式上制约社会上一些以培训之名搞游玩的不正之风。
岗前岗后 重点培训 应尽快实行持证上岗,推行资格认定制度。培训重点是岗前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树立对纳税人负责、为采购单位服务、为政府当家理财的思想意识;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是另一重点,拓宽现行人员的知识结构,商务、对外贸易、法律、工程建筑、机电设备等知识应为常开课程,使不同类别的采购有该类型的专业人员负责。对未能接受培训或因开支困难、时间限制不能参加培训的,应注重后续教育,或借鉴国外经验,在大专院校开设相应课程和专业。
相关链接
由于政府采购工作处于起步阶段,采购队伍来源与结构复杂多样,主要有3个渠道:一是由原来政府控制购买办公室改组形成,这是比较普遍的方式;二是在财政系统综合选拔形成,即重点在财政机关各部门抽调人员,不限于某一部门为主体;三是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重新组合而成。
在政府采购队伍形成过程中,各地对政府采购人员素质要求也各有不同。如果该地区领导重视这项工作,选拔就严格,如果领导不重视,情况就不容乐观。目前有两种倾向比较明显:一种是认为政府采购只不过是买东西而已,是人人都能干的事情,因而在机构改革中,把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部门作为一个多余人员的安置点,把安排不下去的人员统统放到政府采购部门;另一种倾向恰恰相反,一些人认为政府采购部门权利大、油水多,不惜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后门”挤入这个行列。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素质,降低政府采购质量,为政府采购的不规范甚至违规操作埋下隐患。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如何充分体现方便快捷优势
下一篇:呼吁信息透明度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