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浅谈区(县)级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问题

作者:陈江萍 发布于:2004-11-01 17:12:00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对整个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过程的监督管理,可有效保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始终能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运作。尤其是要加强合同履约后续管理与检查,这是目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区(县)级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要多管齐下,强化监督管理与检查,逐步规范药招行为。
                                 
    一是“源头”控制要抓紧。一方面,各医疗机构应安排专人编制药品采购计划,且药品采购计划必须经本单位药事委员会审核、签章后才能上报区(县)级政府采购中心(药品招标采购中心),同时,作为药品招标采购主体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安排人员按照相关管理要求,进行审核把关(即区或县直医疗单位每次招标药品采购计划不得低于同期药品使用总量的90%,乡镇每次招标药品采购计划不得低于同期药品使用总量的80%)。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可有效防止合同外增加计划过多和规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行为。另一方面,严格供应商资质审查。在审查中,可以采用资质预审和复审二阶段的方法,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先进行初审,投标供应商在预审时必须出示相关资格资料原件、留存复印件,否则,不得购买招标文件;复审时,由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严格把关,即对投标人的主体资格,药品经营范围资格,药品质量及价格资格等进行确认。把资质不合格的供应商拒之门外,从而,有效防范不合格供应商进入药品采购市场。
                                 
    二是合同签订要严把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要求,采购中心制定统一的药品采购合同,中标供应商确定后,招投标双方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在中心的鉴证下,共同签订正式购销合同,以法律方式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
                                 
    三是供货发票明细审核要严把关。采购中心指定专人对中标供应商的供货发票及品种明细进行审核,严审是否按中标品种及价格执行,并建立供应商送货发票登记台帐。从而,有效堵住不执行中标品种及中标价格的发生。
                                 
    四是把好供应商手续审核关。各医疗机构安排相关责任人,按相关管理规定把好中标供应商手续审核关,检查中标供应商的供货发票及品种价格明细是否经中心审验、签章,否则,医疗机构不得验收、入帐、付款。
                                &n


bsp;
    五是药品质量验收入库要严把关。各医疗机构相关责任人,应按照《药品验收制度》、《药品准入制度》等管理要求严格把关,避免因药品质量问题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六是社会监督要跟上。一方面,可通过设置意见箱、召开座谈会、聘请行风监督员等措施,及时发现药品招标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另一方面,通过区(县)电视台、区(县)政府采购网、报刊、中国政府采购网等媒体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项目做到及时发布招标信息,公开程序、要求及过程、公开招标结果,增强透明度,争取社会的理解,接受群众的监督。
                                 
    七是检查处理要动真格。由区(县)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卫生局、物价局、药监分局、财政局、工商局等部门定期联合组织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不护短,及时在卫生战线进行通报,对问题严重的医疗机构责令写出书面检查,限期纠正。同时,对医疗机构反映中标供应商中标后不按规定履行合同的行为要进行处罚,直至取消其中标供应商在本地区的投标资格1-2年。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