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 “并列最优”怎么办
编者按
招标的目的就是“择优”,也就是说,业主是希望通过这种采购方式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性价比最优的产品。既然是“最”,从理论上说,中标人应该是惟一的。
在实际运作中,是不是每一个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项目的中标结果都是“天下无双”呢?如果出现“并列最优”应该怎么办呢,如何避免呢?
“撞车”的可能性
应该说,“并列最优”评标结果的出现需要诸多巧合,但不常见不代表绝对不会出现。
首先,近年来,随着各项有关招标的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各地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的力度不断加大。某些投标人经过长期竞争,并在多个招标项目中对垒,彼此已较为熟悉和了解,且其从业人员间的相互流动呈上升趋势,信息交流频繁,因此投标对手对相互的技术商务特点及投标报价范围往往有了相当程度的预判能力,他们在制定投标报价和策略时,为了战胜对手,常常会按其估测制定投标方案,力求提高自身中标的机率,客观上提升了发生最终评标结果“撞车”的可能性。
其次,如果招标代理机构和采购业主工程技术人员在编制招标文件时不够细致,商务与技术指标的确定未经充分酝酿,评标价格调整规则过于笼统、简化,某些投标人就可能以技术规格负偏离虽多但关键技术指标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较低档次的或削减了配置的设备应标,达到靠近甚至低于主要竞争对手投标设备价格博取中标的目的。这种非正常的竞争往往导致评标价格表面上的接近甚至相同,但其实质却与招标“择优”的目的背道而驰。
如何避免“并列最优”
第一种情况中出现的激烈竞争是招标的正常现象,投标人往往会在巨大的压力下尽量压缩报价中的“水份”,这有助于达成采购业主投资效益最大化的采购目标。在此情况下,为避免“并列最优”,招标代理机构的项目组成员须特别注意按照规定在开标前做好对投标人的保密工作,不将参加投标的厂商名单和采购业主的投资计划泄露给投标人,避免投标人估测对手投标价格来“打磨”自己的报价,或按业主计划投资状况决定投标报价。
而第二种情况是需要着力解决的。招标代理机构和采购业主的工程技术人员应特别注意如何制定招标的技术、商务条款及评标价格调整规则,从而能够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招标文件的作用,选择出最适合采购业主的、性价比最优的中标人,体现招标“三公”和“择优”原则。
招标文件的价格评标调整规则的制定和运用,应根据项目类型及项目实际情况加以安排,使这一规则能够充分发挥其应具备的作用
运用价格评标调整规则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拉近满足招标要求的不同设备的评标价格,加强投标人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使投标人在强大竞争的压力下力求报价精确的目的,满足采购业主采购到性价比最优的设备的要求。但也应根据项目情况与项目相互结合、灵活使用,价格调整幅度应适当,做到有效加剧竞争。
制定技术条款的评标价格调整方法主要有三种:
针对每条一般技术条款,规定每产生一项负偏离其评标价将在投标价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百分比加价;针对每条技术条款,规定每低于标准性能或效率一定的百分比或每缺少一项功能,其评标价格将在投标价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百分比加价;在采用上述第一或第二种加价评标规则的基础上,就某些有特殊要求的一般技术条款规定单独加分规则。
制定商务条款的评标价格调整方法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交货期;质量保证期;付款方式和条件;用户国内的备件和售后服务设施;交货地点。
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的制定,应要求合理、表述准确,指标不宜太低,条款数目不宜过少
在编制招标文件的技术条款,特别是一般技术指标时,如果制定
的指标要求较低,而对投标设备参数远优于招标文件要求的,又没有给予相应加分规定的,则各投标产品各项响应均能满足招标要求且商务要求不发生偏离时,报价相同的投标人的评标价格亦相同,由此可能造成档次有一定差距的设备评标价格却“并列最优”的局面。
同时,技术条款条目也不宜太少,避免未能将某些投标人有较大负偏离、须增加配置才能满足要求的条款列入文件,造成有些投标人钻空子,以削减了配置的设备来应标。
因此,在技术指标的设置方面,关键技术指标的运用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但应尽量避免出现投标人独家具有的技术指标。这样既限定了投标人的范围,又指明了采购业主对拟购设备档次的要求,还能保持项目较为激烈的竞争氛围。
招标文件商务条款的订立,不宜过于苛刻或过于宽泛,应适当考虑对某些特殊商务条款做加价评标规定
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对商务要求过于宽泛或过于苛刻,都将有可能导致投标人在应标时完全不能接受或完全接受全部商务条款,完全接受对投标人的评标价格没有任何影响;完全不接受,投标人多数都会根据国际贸易的惯例响应,其响应内容极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对投标人的评标价格的加价比例亦将完全相同,同样不对评标价格的排序产生影响。
所以,招标文件的编制人员应把握好上述几项常规商务条款的订立工作。此外,还可运用用户国内的备件和售后服务设施、交货地点等特殊商务要求作为制约投标人的一种手段,避免评标的商务评议过程完全流于形式。
上一篇:最低报价能否为中标惟一条件
下一篇:能力建设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