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让教育采购远离“污染”

作者:任伟 张栋天 发布于:2006-04-25 15:26: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近年来,教育政府采购的势头很猛,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教育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政府采购在教育“换装”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较一般采购领域相比,教育采购对质量标准和程序规范的要求更高。如何让教育采购远离“污染”,值得思考。

无条件拒绝污染

  教育采购必须无条件拒绝任何形式的污染。污染要远离校园,必须有严谨且规范的采购操作保证。在具体采购过程中,“裁判员”、“运动员”、“守门员”必须各就各位,各负其责,容不得半点推诿和妥协。贵州省金沙一中图书事件中的供应商罪有应得,但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和校方的验货人员也难辞其咎。因此,要保证“黄书事件”不再重演,教育采购必须实行全流程的公开操作,供应商资格审查、采购文件发售、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验收、投诉受理处理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规范操作还其“本色”


  面对日益严重的教育采购污染,教育采购当事人要时刻保持警惕,要以过硬的素质、负责的态度、公开透明的操作为教育事业发展装备一流的教育硬件。

  本色经办 采购代理机构采购单位经办采购事务的人员必须素质过硬,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直言,勇于创新,做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做拒腐防变的“坚固堡垒”。财政、检察、监察、审计等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招标采购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合理分工,相互约束。

  绿色采购 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和招标采购单位应着力打造绿色产品进入校园的快速通道,要以教育采购为突破口做好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工作,让中国制造的绿色产品在第一时间惠及广大中小学生,优先准入,优先择取,力争在几年时间内淘汰现有的环保不达标教育教学设施。供应商要想在教育采购市场上有所作为,必须顺应环保采购的潮流,大力开发环保型、节能型产品,树立负责任的形象。

  无色操作 教育政府采购要推行全流程的透明公开操作,在资质审查时必须“一把尺子量到底”,决不容许有任何弹性和迁就,在供应商数量问题上宁缺勿滥,让诚信供应商优先准入教育采购市场;招标采购中的评标方法和评标标准、非招标采购中的成交供应商确定标准要合理恰当,不得有任何偏袒,同时要把供应商的信用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黑色验收 验收人员绝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集中采购机构对自身经办的教育采购项目不可一招了事,必须跟踪做好服务,把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延伸到验收工作中,积极参与,严格把关。采购人要组织精干的验收小组,让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参与到验收工作中,尊重专家意见,对大型和技术复杂的采购项目则须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进行验收。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验收环节的监管,防止最后一关失守。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