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慧谈支持自主品牌
“文件让致力于自主创新的企业信心得到更多支持”,当记者提及财政部最近发布的第47号文件时,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慧如是说,“支持自主品牌应当注意不要‘光打雷,不下雨’地走形式,也不应搞全盘化。给予政策上支持的路子是对的。”
都支持,可能都没支持到位
47号文件鼓励各级财政部门勇于实践,力争在重点环节有所突破,可以首先“在一定范围内或选择一些采购项目进行试点,”刘慧认为,“国家要富强,民族要自信,必须有自己的民族品牌。但要注意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支持、谈保护,面面俱到不科学。”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刘慧 王丽英/摄影
刘慧以更新换代较快的电子类产品为例,称“对于技术更新周期短的行业,技术比较成熟的企业,政府可以减少保护”。一方面我国的计算机行业起步较晚,技术研发上仍处于跟进状态;而且在硬件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品牌,行业内竞争比较充分,价格相对透明;而另一方面,政府的购买、更换频率显然跟上不更新速度。她这样分析,“如果保护政策实施不当,不但刺激不了他们的发展,还可能使企业产生依赖思想,缺乏危机意识,造成鼓励和使用技术一般或者落后的产品。”
合理利用已成熟技术
目前,不少企业都在谈自主开发,他们闻鸡起舞、跃跃欲试。对于这种“钻研”该怎么看?刘慧认为,“一切从头再来,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生存,竞争使他们被迫都参与研发,此时,“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帮助搭建一个共同的平台。”
以汽车行业为例,我国汽车市场上大大小小几十家汽车生产厂家、上百个品牌,无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都在开发自己的“自主品牌”。业内专家分析,出发点虽然好,但市场很残酷也很现实,我国最终想呈现出几十个自主品牌是不可能的,各自“埋头”研发只能消耗更多的社会资源,企业之间应信息共享,组建“联盟”,学会“牵手”,学会“拿来”。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是否彻底失败”的讨论,虽已基本销声匿迹,但无论孰是孰非,仍不可因噎废食,再次闭关锁国不现实。于是有人称,“市场换技术”需要新思维。
刘慧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对国货的理解不应该太狭隘。关于国产品,韩国前总统曾经提出一个“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只要外国企业在韩国投资建厂进行生产,其产品就可视为国内产品和品牌,如大宇汽车。韩国汽车业走的路证明,这个发展模式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
这是一种开放的模式,与半个世纪前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学会批判地继承,“西学中用”。
做好服务更关键
支持自主品牌政策的制定者及落实者以政府为主,政府的“言行”备受关注。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最近在一次有关自主创新的论坛上指出,现阶段我国科技投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偏低,且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投入比例失调。他认为,把绝大部分科研经费投入到与市场联系不紧密的部门,不但科技成果转换率低,而且企业在培育长远竞争力方面得不到有力的利益引导。
与邬贺铨呼吁“积极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观点不同,刘慧更看重政府基本职能的发挥,包括是否能制定明确、科学的政策,实现规范、高效的操作,提供便利、人性化的服务等。她认为,财政部第47号文件里“确定一位领导同志负责,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建立工作责任制”,“近期,将重点研究制定《自主创新产品预算管理办法》、《自主创新产品评标细则》、《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等做法应该有所收获。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申“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刘慧认为,政府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用好这一兼有财政支出管理和国家宏观调控双重功能的工具确实不容易,“各级行政部门要明白的是,企业其实期待更多的是政府部门做好本职工作,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
她说,政府只要能为企业做好各种必须的服务,如改变现在“章难盖、门难进、脸难看”的状况,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减少行政干预,对企业而言就是最大的支持,“政府仍需尽早实现向‘服务型的’转变”。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