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浅谈政府采购统计报表分析

作者:徐瑛 发布于:2006-08-17 13:50: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政府采购统计报表分析,是指通过对固定时间段内政府采购各项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来反映某一地区(单位)政府采购的执行情况。其目的是通过对各项原始数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得出合理的结论,为政府采购微观管理、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服务。
 
  当前,有许多地方对政府采购统计报表不懂如何分析,不知道该如何运用统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来为政府采购科学管理服务,从而使政府采购统计报表不能被很好地利用和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拟从政府采购统计报表分析的原则、方法、步骤及其应注意的问题谈谈体会。

报表分析的方法

  统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
 
  比较分析法 所谓比较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比较是分析的最基本方法,其具体方法种类繁多。

(一) 按比较对象分类
  (1)与本地区历史比,即不同时期指标相比,也称“趋势分析”。
  (2)与其他地区比,即与政府采购全国平均数比,也称“横向比较”。
  (3)与计划预算比,即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预算比较,也称“差异分析”。

(二)按比较内容分类
  (1)比较总量(绝对数):总量是指报表项目的总金额,例如政府采购总量、工程类采购量、服务类采购量、货物类采购量等。总量比较主要用于时间序列分析,如研究政府采购总量的逐年变化趋势。有时也可用于不同地区间的对比,看当地政府采购的相对规模和竞争地位。

  (2)比较结构百分比:把统计报表的各张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报表。例如以政府采购总量为100%,看表内各项目的比重。结构百分比报表主要用于发现有显著偏差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3)比较指标比率:指标比率是报表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其内在联系。比率的比较是最重要的分析。它们是相对数,排除了规模的影响,使不同比较对象建立起可比性。指标比率的计算是比较简单的,但对它加以说明和解释是相当复杂和困难的。

  分析的核心问题在于解释原因,并不断深化,寻找最直接的原因。统计报表分析是个研究过程,分析得越具体、越深入,则水平越高。如果仅仅是计算出指标比率而不进行分析,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

  因素分析法 是指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政府采购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指标的高低都受若干因素的影响。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更有说服力地评价政府采购执行状况。

报表分析的步骤

  政府采购统计报表分析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数据范围,应采用不同的方法。统计报表分析不是一种有固定程序的工作,不存在惟一的通用分析程序,而是一个研究和探索过程。

  分析的具体步骤和程序,是根据分析的目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特定分析对象,由分析人员个别设计的。其一般步骤如下: 明确分析的目的; 收集有关的信息;根据分析目的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分割开来,予以适当安排,使之符合需要;深入研究各部分的特殊本质;进一步研究各个部分的联系;解释结果,提供对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分析时应提防的问题

  尽管政府采购统计报表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并为政府采购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它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本身局限性 统计报表是一种数据的集合,它需要特定的假设前提,并需要执行统一的规范。我们只能在规定意义上使用报表数据,不能认为报表揭示了政府采购的全部实际情况。

  真实性 应当说,只有根据真实的统计报表,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统计报表分析通常是假定报表是真实的。报表分析不能解决报表的真实性问题,但是分析人员通常要注意以下与此有关的问题:要注意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报表是否规范,不规范的报表,其真实性也应受到怀疑;要注意统计报表是否有遗漏,遗漏是违背完整性原则的,它可能是在不想讲真话、也不能说假话的情况下形成的;要注意分析数据的反常现象。
 
  比较的基础 在比较分析时,必须选择合理的比较基础,作为评价本地当期实际数据的参照标准,如包括本地的历史数据、国内平均数据和计划预算数据等。如,横向比较时使用平均数,趋势分析以本地历史数据做比较基础等。又如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分析,有时由于预算不合理的原因,有可能造成实际和预算数据的差异,并不是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对比较基础本身应当准确理解,并且要在限定意义上使用分析结论,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