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安全门”期待政企共作为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06-11-28 18: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遭遇了一种翻新花样的贸易壁垒,一种被称为“安全门”现象壁垒更是引起广泛关注,也实实在在给企业造成重大的利益损失。

  5月19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出于安全问题考虑,从联想公司定购的1.6万台PC将只用于非保密性工作,并限制此后的类似政府采购。理由是“联想是一家被中国政府控制的公司,美国国务院应对此笔交易进行调查。”

  而在此前4月20日,印度因为“安全问题”,拒绝华为成为印度国有运营商BSNL的设备供应商,同时再次阻止华为投资印度当地接近1亿美元的基础项目。

  而最近一起“安全门”事件发生在6月13日,由于印度情报部门反对,印度“外国投资促进委员会”(FIPB)拒绝了中兴通讯进入电信设备批发贸易市场的请求。

  中国企业在国外屡屡遭遇“安全门”事件无疑让人愤怒。而事实上,把视线折回国内,在拍案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有没有真正警示过自身的安全?此外,有没有想过如何才能规避“安全门”呢?

  应该说,“安全门”问题,内在是个政治问题,而外在则是个技术问题。政治因素需要政府出面把握,而就企业来说,不从技术层面授人以口实,切实解决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问题则是必须选择的路径。

  用世界通用的标准去实施产品战略不失为一个好手段。我们在说完上文所述的负面例子外,不妨也说说正面的例子,前不久,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绝对本土的H YT在海外市场屡有所斩获。而事实上,其所处的行业却由于处于信息技术的风口浪尖,最容易遭遇“安全门”,但他们却成功规避了这一障碍。其借鉴意义在于:这个市场一直被国外品牌所垄断,在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标TETRA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厂手中。而自己研发成功了主流标准产品后,垄断格局被彻底打破,同时,在国际贸易甚至跨国布局中才能立于主动之地。

  现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在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但无数事实表明,单纯的经济实力绝非成功的惟一要件。“安全门”不得不防。企业在参与海外市场拓展,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同时,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应当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良好的社会协调能力,对内要用好政府、协会等相关部门的力量,于外,则要努力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跟进主流标准,才能规避和防止相关市场与非市场因素的风险。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