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夯实基础 为电子化发展铺路

作者:杭州市财政局课题 发布于:2008-06-10 13:30: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电子化进程,是目前我国政府采购领域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如何让政府采购电子化在我国有长足的发展,切实地为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服务,成为目前广泛被讨论的问题。在电子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电子化在我国的发展铺平道路。
  
  加强制度建设 促进法制管理
  
  政府采购制度完善是实行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前提,杭州市为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优化采购流程,目前正在拟订《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核办法》、《政府采购中介机构考核办法》、《供应商考核办法》,明确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使政府采购当事人有章可循。
  
  重视规划部署 推进电子化发展
  
  电子化政府采购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精心部署,统一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并实施。具体分三个步骤实施。第一阶段,优化业务流程,做好基础工作,初步建立采购业务处理平台,并同预算、支付相衔接,实现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第二阶段,建立网上采购平台,并同采购业务平台协同运行,借助CA认证,实现财政部门、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评标专家在网上完成采购的整个过程。第三阶段,不断完善采购业务处理平台和网上采购平台,全面实施网上采购,实现电子反拍、电子订购等功能,并加快与县区的推广应用,完成与省政府采购系统的数据对接。
  
  规范业务流程 充分体现操作透明
  
  通过优化业务流程,使每个工作环节操作更简捷,责任更清晰,分工更合理,从而加快采购过程的流转速度,提高采购效率和工作效能。首先是流程管理将使各项采购工作过程都留有痕迹记录,每个政府采购相关人员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负责采购流程某些环节的具体操作,整个流程清晰可视,也使工作考核有了落脚点;其次是进行模块化、个性化的制定,合理配置网上业务流程,设置各级工作人员的管理权限,起到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再次是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登记功能将更加方便、灵活,支持采购业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拆分与合并;最后是实现信息检索、查询以及各种文档和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与上报,达到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有效分析和实时监控的目的。此外,要采用CA安全认证,采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流转具有法律效力及不可抵赖性。
  
  深化预算编制 保障电子化实施
  
  政府采购预算是确保政府采购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而细编预算更是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工作成功与否的根基所在。为保证电子化政府采购的顺利开展,从四个方面深化预算编制。首先,逐步增加政府集中采购项目,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其次,加强对基建工程类政府采购的全程管理和监督。采购监管部门将重点负责审核招标文件、开评标现场监督、审核合同和资金结算。再次,将政府分散采购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实施招标。最后,切实做好精编细编采购预算的布置和辅导工作。按照“统一项目代码、统一项目名称、统一配置标准、明确需求时间、明确资金渠道”要求,精编和细编采购预算,尤其是专项资金政府采购预算部分,按照项目需求,提早做好科学预测和分类分项的预算细编工作,保证有效、规范、便捷地完成政府采购活动。
  
  协调多方关系 推动电子化运行
  
  电子化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需要各方的支持和配合。首先,应协调好与预算编制相关部门的关系。财政预算是源头,采购监管部门在严格执行预算的同时,应加强与预算编制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取得理解和支持;其次,采购监管部门应协调好与采购代理机构的关系。制定适应电子化采购的规章和制度,拟订考核办法,使采购代理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在职责范围内组织好招投标活动;再次,应协调好与采购人的关系。在电子化采购中,取得采购人的谅解和配合,并努力提供更为高效、完善、优质、贴心的服务;最后,应协调好与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关系,实现与实时政务监控系统的对接。  
  (待续)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