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区域联合是新发动机

作者:鸿其 发布于:2008-07-25 09:34: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据报道,上海、江苏和浙江三地科技部门协商编制的《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日前正式公布,以促进区域内创新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倍乘效应”。这个文件中有一个亮点,就是经两省一市科技部门认定的企业、产品,均可互认,并享受本地同等优惠政策,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也将在区域范围内试行。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苏浙沪三地的政府采购规模多年来一直分别高居全国各省规模排行榜的前五名之内,2006年三地政府采购规模总和为774.1亿元,占当年全国总规模4122.2亿元的18.8%。可以想象,三地的自主创新产品实现区域互认后,会大大促进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功能的发挥。
  
  苏浙沪三地的这项新举措,将在两方面对政府采购整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其一是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扶持。扶持自主创新是国家赋予政府采购的重要政策功能,也得到了中央和地方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财政部和一些地方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但这一政策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全国性的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难产。苏浙沪区域性的产品互认后,如果形成区域联动的趋势,一定会促进全国性目录的诞生。
  
  另外一个促进,就是对区域联动这一政策创新的应用。
  
  政府采购是一项融制度改革、政策创新和市场促进为一体的事业。政策创新一直是这项制度完善和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多年来,各地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为政府采购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但同时,地方行政管辖权的范围有限和政府采购市场的一体化之间存在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策的作用。而跨区域合作、区域联动,就是对这种局限性的一种突破。
  
  政府采购领域的区域联动,最先出现在一个省的范围内,近年来江西、江苏、山西、浙江等省纷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汽车等货物的协议供货联动,形成了全省性的统一市场,效果良好。
  
  此外,招标投标领域也有一些值得效法的区域联动,如青海和甘肃等省的招投标专家库实现联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解决了各自的问题,实现了专家资源共享。
  
  现在,苏浙沪三地科技部门的政策创新,将政府采购跨省合作的领域从政府采购的基本功能拓展到了政策功能领域,这一举措对于全国各地而言,其示范意义也是极其显著的,必将大大促进政府采购事业的发展。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