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责任心?
作者:三元 发布于:2008-09-28 10:19: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一个标反复四次才尘埃落定,算是相当“难产”的一个项目了。在某机关委托某中介代理机构采购物业服务的项目中,先后四次反复调整标书、重新招标,才将该项目完成。纠其原因,表面上看三次废标各有说法,然而实质上的原因呢?
据笔者了解,此次采购的物业服务项目,第一次是由于宣传不够,前来投标的供应商只有两家二废标;第二次是由于全部供应商的报价都高于标底价,结果全部供应商的投标都成为了无效标,只有废标重招;第三次开标前,采购人和该中介代理机构经过商讨,改变了招标文件的部分技术内容,并公布了预算金额,结果开标时,也只有两家供应商参加了投标,原因是在现在的人力成本情况下,预算金额根本不够。无奈之下,采购人在第四次开标前追加了预算,并公开了预算金额。几番折腾下来,这个采购项目才得以完成。
中介代理机构在采购过程中的责任心问题反复被社会各界提出讨论,但是此次四次修改才成功的采购项目中,该中介代理机构每一步都兢兢业业地按部就班地操作,难道责任心还存在问题吗?笔者认为,问题就在于对责任心的理解。
中介代理机构在操作政府采购项目的时候,按部就班地操作,确是一种责任心的表现,然而这只是一种表象上的责任心。深层次的责任心则是用“心”去工作,用“心”去招办法更好地完成采购项目。中介代理机构承担着制作招标文件的任务,在制作招标文件的过程中,必要的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而当出现因为标底原因废标的情况后,仔细研究招标文件的条件和要求是否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更是应当的。然而该中介代理机构都没有去做。按照每一步的既定要求去干活,是机器人都可以完成的动作。只有用心去完善的时候,才能够称得上是责任心。如果该中介代理机构用心去操作这个项目,一个普通的物业服务项目也总不至于反复四次。重新招标对于采购的每一方都是“害”,中介代理机构更应该引以为戒,充分理解责任心的含义,避免不必要的“难产”项目出现。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如何打造政采全方位监督网络
下一篇:采购预算编制质量不高问题待解决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