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预算编制要实现应编尽编靠拢市场
作为财政支出改革的三项核心内容,部门预算、国库直接支付和政府采购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又和公共财政相匹配,犹如三驾马车,只有并驾齐驱,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快速前进。
政府采购制度承载着财政资金使用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重任。履行好这份责任,必须要从源头得到部门预算的大力支持。而且,政府采购制度越向前发展,对于部门预算编制,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精编预算,精编政府采购预算,细化到每一个项目,甚至要细化到每一笔钱怎么花。
“精准地编制好政府采购预算,对于政府采购制度的纵深发展及其社会影响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目前我国政府采购预算较粗放,不够精确。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贵州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办公室主任张羽振认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政府采购预算至少应该做到相对精确,绝对精确是一个理想状态。不过,即使是要实现相对精确,我国的政府采购预算也有太长的路要走。”
采购标准有待明确
政府采购预算不准确,一直是困扰各地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的一道难题,因此也导致了预算执行存在一定困难。如果预算过大,大量资金剩余,财政资金归属就成了问题;如果预算过小,采购难以执行,采购人只能申报追加预算,又会耽误采购时间,降低采购效率。
“导致这一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支出标准不清晰。”白景明认为。他举例说,某学校要修建一座教学楼,需要用什么样的钢筋、什么型号的混凝土,采购人在编制预算时如不能准确地预测这些信息,就必然导致预算的准确度降低。但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能够确定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确定建造一栋大楼需要什么标号的水泥,确定混凝土大致的型号范围,“政府采购预算将会向‘精确’再迈出一大步。”
谈到政府采购预算不准确这个话题,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管处副处长康佳也有相似的看法:“导致这一结果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根源,就是国有资产配备标准没有细化,没有统一。”
以电脑为例,什么类型的单位需要什么配置的电脑;多大规模的单位需要配备多少台电脑;不同级别的单位采购电脑有何差别,这些均没有统一的规定。“我认为这是政府采购预算难以精确、准确的重要‘病因’之一”。康佳表示。
如果说支出标准清晰化是对项目的要求,那么国有资产标准化就是针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提出的要求。如果这两“化”能够齐头并进,采购人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将会进一步提升。
与部门预算要同步推进
有专家介绍,我们目前的预算申报情况是,部门预算先于政府采购预算进行申报。这样容易导致的不良结果是,只要部门预算通过了,采购人年度所需资金就有了着落。采购人对政府采购预算就容易敷衍了事,从而导致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两张皮”,政府采购预算流于形式。
“在有些部门预算中,我们甚至发现没有采购预算安排,最多只是注明‘办公费用’、‘设备添置费用’等,根本没有意识到采购项目预算编制问题,仅把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当成资金预算中的一个支出项目。”有专家介绍。
这种情况在专项资金类项目或者国家转移支付类项目采购上尤其突出。作为追加预算的主要成分,专项资金等由于预计性相对不足,时常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之外,在资金的绩效以及专款专用审核方面时常游离在外,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政府采购预算应该与部门预算一起,同时编,同时报,同时批。”河北省财政厅政府外债管理中心副主任韩孟玉认为。他介绍,无论是一轮审核还是两轮审核,在预算“二下”的时候,财政部门都应该出具正式的“部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情况审核意见书”,把全面、准确的审核结果下达给采购人。
“财政部门应该提醒采购人,当部门预算的其他项目有调整时,政府采购预算也要进行调整。”有专家举例,当某项补贴“三农”的专项金费由直接发放变为实物配发时,就意味着要通过政府采购实现采购并进行配发。采购人应该将其调整进入政府采购预算,而不是仍然跟这个项目混淆在一起。
另外,相关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及程序,在“二上”申报部门预算的同时,单独列出部门政府采购预算,经本级人大审批通过后,严格执行。
应编尽编 靠拢市场
要实现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精准性,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实现应编尽编,同时还要求编制标准贴近市场。“‘应编尽编’要求政府采购预算编全面,编完整,不仅编到具体的项目,还要编出准确的价格。”中央财经大学徐焕东教授表示。政府采购目录越早出台,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工作就越能做到早计划早准备,就能编得越全面越完整。由此,政府采购的规模就越大;对社会的调控能力就越强;对供应商的吸引力就越强;从而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从根本上实现应采尽采。
“头带三尺帽,不怕砍一刀。”谈及政府采购预算价格不准确的问题,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财政局赵长宝表示,价格偏离过大不能排除人为因素在预算编制环节故意抬高价格,以获得更多资金。但他认为,预算非高即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采购人对市场行情不了解。他介绍说,由于受供需、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变化较快,尤其是IT类产品。如果采购人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没有对当前的市场行情进行精确的了解,没有对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盲目根据过时的市场价格,甚至仅凭“拍脑门”就确定产品价格,势必导致政府采购预算不准确。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马海涛也赞同此观点。他举例说,目前,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必将波及中国的金融市场,我国迅速下调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商品市场供求关系和产品价格也必将随之波动。采购人在去年编制预算的时候很难预测到类似市场行情的变化趋势,因此,政府采购预算应该以“准确”为尺度,上下浮动。
有专家指出,采购人对市场行情、产品价格相对准确的预测是政府采购预算不断向“准确”靠拢的又一剂良药。政府采购当年的价格可以为政府采购下一年的预算编制提供重要的依据。
政府采购预算的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 中央单位在编制下一财政年度部门预算时,应当在部门预算中单独列出该财政年度政府采购的项目及资金预算,按照程序逐级上报,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
年度政府采购项目,是指目录及标准规定的项目。
第十三条 财政部对部门预算中政府采购的项目及资金预算进行审核,并批复各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主管部门应当自财政部批复部门预算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编制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的实施计划,报财政部备案,并将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实施计划抄送集中采购机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实施计划,是指主管部门对部门预算中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按照项目构成、使用单位、采购数量、技术规格、使用时间等内容编制的操作计划。
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实施计划,是指主管部门对部门预算中属于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和依本部门实际制定的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编制的操作计划。
第十五条 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因未报、漏报和预算调整等增加政府采购项目预算的,中央单位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六条 中央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部门预算中编列的政府采购项目和资金预算开展政府集中采购活动。
(摘自财政部《中央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实施办法》财库[2007]3号)
下一篇:政采也要唱好“农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