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政府采购预算该如何编制

作者:袁方 赵长宝 发布于:2008-10-23 10:05: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目前,正值各省市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火热期”。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地区连续几年来编制的政府采购预算都缺乏科学合理性,质量不高,给实际采购操作增加了种种麻烦。然而编制一份科学合理的政府采购预算呢?
  
  避免重复和超标准
  
  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本级国有资产的配备都管理得较细。哪些部门需要配置或采购哪些资产,哪些部门闲置何种资产等,他们都有一本明细账。为了统筹和科学配置财政资源,有效盘活和高效利用国有资产,各级政府就必须要对现有的存量资产实施统一的调度和配置管理。对一些预算单位提出申请需要采购资产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果认为这些部门不需配置的,或能够从其他部门调剂解决的,可不予批准采购。而对确实需要通过重新购置方式配备的,也必须要从严控制其采购的规模、标准、档次等。只有这样在事前注重采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源头上审核把关,才能更加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
  
  挤掉预算金额中的水分
  
  在工作中,有不少地方的财政部门,在编制财政支出预算时,往往都习惯于或简单地使用“整数字”下达支出项目的预算指标。特别是在编制那些需要实施政府采购的支出预算时,就很少或根本就没有考虑到采购项目的市场参考价。在考虑某预算单位购置一台笔记本电脑时,就简单地下达了20000元的预算购置费,而根据市场行情,有的只需14500元左右就能采购到位,这样,由于确定的采购预算超出了采购项目的市场参考价过多,从而直接导致采购预算在将来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采购节约率“奇高”的现象,对这种采购结果能算是谁的“功劳”呢?反过来说,在确定采购项目的预算金额时,也不能过度压低价格上,从而导致采购项目无法采购到位,进而又影响了采购人的业务工作。
  
  突出政策性
  
  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也就不仅要考虑财政预算的购买力,还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一些节能、环境保护、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必须要在政府采购的工作中执行到位。
  
  就目前来看,有些地方在编制其采购预算时,仅仅考虑到采购人的需求和财政资金的供给能力,而对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考虑得较少。如,某地在编制办公楼的采购预算时,由于对基本“农田”的征用政策、城市规划,以及节能建筑采购等方面的规定没有充分考虑,结果造成了不是“地皮”征不到,就是项目超预算等情况,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覆盖广 避免盲区
  
  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范围,要具有“全面性”。不仅是几种采购项目,采购人的分散采购项目也要纳入到预算的编制范围内。
  
  分散采购在县级,资金总额通常要比集中采购的资金总额多。如果没有对分散采购的监督管理,地方政府采购工作就不够全面和充分。因此,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要充分体现分散采购项目的采购预算。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