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安全门户还要大开多久?

作者:芷君 发布于:2008-10-28 09:51: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联想“安全门”事件象一面镜子,真实的折射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在保护国家安全方面捉襟见肘的尴尬。而日前的微软“黑屏”事件更是对国人淡薄的安全意识再度敲响了警钟。
  
  10月21日,微软在全球各地区分批启动对Windows和Office用户的正版验证。微软通过自动更新下载到用户电脑上的验证工具,自动检测验证用户电脑上安装的Windows XP和Office是否为正版软件,如果使用了盗版软件,用户会不断收到正在使用盗版软件的提示,并被强制插入多处明显的提醒标志,未通过正版验证的Windows XP还将被每小时黑屏一次。
  
  撇开微软发动‘反盗版黑屏’鲜明的商业动机不论,单就其这份强势的态度,这份在众议声中“顽强”推进的“坚持”,就不得不让微软用户产生这样的担心:“既然微软可以不加商量轻易弄黑电脑背景,那么他是否也能自由进入电脑,甚至操控电脑,侵犯隐私呢?”面对微软“信手拈来”的“黑屏”,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安全”门户。微软的反盗版举措证明微软公司对于电脑上安装的该公司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办公软件具有完全的控制力,其对盗版用户的电脑也具有控制力。这份强大的控制力足以让我们担心。
  
  面对外国公司与用户信息的“零距离”接触,如何保证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国家信息安全方面。微软“黑屏”事件发生后,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已向公安部举报微软黑屏计划侵犯用户隐私、危害信息安全,是中国最大的黑客行为,要求公安部展开侦查并追究微软公司的刑事责任。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我们的安全门户的确需要加固。一些政府部门尤应加强安全忧患意识。国内呼唤安全的呐喊声虽然从来没有止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安全门户依然“洞开”着。一些政府部门,依然“义无返顾”地使用着国外品牌。
  
  从支持国货,鼓励自主创新的角度来说,我们也不允许国外产品这样“毫无顾忌”的强势。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我国的软件市场长期被诸如微软之类的国外产品所占领。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各类国产办公软件综合在一起,也只能占据不到25%的市场份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产软件长期缺失于软件市场呢?一位国产办公软件的负责人颇为辛酸的表示,国产软件接受论证的机会太少了!他太需要机会来证明自己,可是面对早已在国人心中“根正苗红”的国外软件品牌,其弱势地位不言而喻。
  
  谁该站出来为国产软件壮大“声威”呢?这似乎是政府职能部门应该率先带头的一个最好时机。而作为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政府采购,更应该当好这个“排头兵”,带领国人支持国货。从经济角度出发,目前国产软件的市场售价普遍低于国外软件。一套国外软件的售价基本是国产软件的2、3倍。另外政府带动国产软件兴起,也对打断国外软件垄断,带动软件市场良性发展有很大的促动作用。有资料显示,在国产软件慢慢进入国人的消费视野后,微软的Office产品价格由每套的2600元降到880元。可见国产软件打破垄断是会给国家带来真正实质性的经济利益的。
  
  无论从信息安全考虑,还是从支持自主产业出发,我们似乎都应该与国产品牌保持更为亲密的接触。政府采购领域尤应如此。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