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网络信息安全亟待加强
作者:肖恩君 发布于:2008-10-30 09:51: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政采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信息安全作为政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得尤为突出。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新时期政采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使之成为推动政采工作开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采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现状
网络泄密的方式越来越难以控制 由于计算机在处理文字信息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计算机来存储和处理信息越来越普遍。大量的国家秘密信息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一旦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加之信息存储介质日益多样化,以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为代表的新型涉密载体,具有体积小、容量大、携带方便、泄密风险高等特点,如果丢失或被窃,危害将十分巨大。另外,通过数字复印机、传真机等渠道泄密的情况,也让人防不胜防。
安全管理措施亟待完善
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核心技术、系统和高端设备,大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潜在着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同时,我们利用密码技术加强政采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涉密计算机上网和电子政务网络所需的统一的密码和密钥管理体系、网络信任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还很滞后,安全保障形势较为严峻。
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涉密计算机违规接入互联网的问题屡禁不止,一台计算机既上网又办公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在更新淘汰涉密计算机时,没有及时将涉密内容进行技术处理;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时审查不严,把涉密文件当成一般信息公开发布。出现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一些政采涉密人员、计算机使用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对网络危害性和保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等。
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改进对策
加强技术防护措施的落实
各级政采部门要不断加大政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力度,完善安全保障防护体系建设,综合运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责任认定、病毒防护、涉密U盘报警等防护技术和手段,对政采网络与信息系统实行分级、分域保护,增强防护效能。要充分发挥密码技术在政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加快推进政采信息加密、密钥管理、网络信任和安全防御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立健全政采信息安全应急机制与防灾机制。要坚持自主创新,广泛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从根本上提高防护能力和水平。
严格网络和信息载体管理
要严格政采涉密计算机管理,凡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终端严禁与互联网连接,彻底杜绝“一机两用”现象。加强对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凡存储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要统一购置、登记、管理,严禁在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严格涉密数字复印机、传真机等网络渠道的安全管理,政采涉密人员使用手机通话和短信交流时,做到不涉密、不泄密。
强化安全保密教育
人是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要切实加强对政采涉密人员的思想教育、保密形势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敌情观念;加强政采信息安全保密技能的训练,提高反窃密的发现能力和防范能力;对政采保密人员严格管理,严肃保密纪律,确保政采保密人员不泄密,泄密后要严肃处理。
加大网络信息安全督查力度
要建立长效督查机制,定期对政采网络信息进行安全大检查,并不定期地进行抽查。要不断完善检查手段和方式,提高督促检查的实效。定期对重要政采网络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堵塞漏洞。同时,加大对有关领导和政采涉密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领导
政采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落实政采网络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大投入力度,政采涉密信息系统必须强制配备保密设备。加强对各级政采部门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统一的密码和密钥管理体系、政采网络信任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政采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竞争性谈判几个要点与难点
下一篇:推进基层政府采购有方法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