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军队物资集中采购是大势所趋

作者:薛磊 吴远华 发布于:2009-02-27 09:11: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军队采购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改革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努力强化采购改革的政策功能,全面推进物资采购改革科学发展。
  
  集中采购是大势所趋
  
  几年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军队采购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军事、政治和经济三个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部队物资供应商将逐步实行社会化保障,推行以集中采购为主的采购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
  
  物资采购改革从根本上讲,不是要削弱某个部门或某人的某种权益,而要实现“四个转变”,即:“无计划随意采购变为“预算约束内采购”、“多个人跑市场”变为“专业人员为主跑市场”、“各个部门搞采购”变为“专业机构为主搞采购”、“依靠人的监督”变为“依靠程序监督”的消费方式、消费内容以及采购形式的转变,建立统一管理、分工明确、有效监督、顺畅高效的采购管理体系。
  
  系统协调合力完成
  
  实现物资采购科学发展,必须形成系统协调合力。深化采购改革,涉及经费预算、计划编制、组织采购到验收结算多个环节,不是单靠哪一个部门就能做好的,必须立足大局,统筹谋划,以期具有适应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最佳功能。采购管理活动的有效展开,必须得到上级机关、单位领导、事业部门以及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等纵向和横向的支持。
  
  这就要求必须形成系统协调合力。在分析和化解采购管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合理地、科学地选择采购管理发展目标,理顺采购管理关系,完善采购运行机制,扩大集中采购范围,夯实采购建设基础,加强采购工作指导,统筹调度、配置、使用各种采购保障资源,使采购管理的筹划、组织实施、绩效考评、监督管理等,始终在系统设计、精心组织、周密协调的逻辑起点上进行。做到“不缺位”、“不越位”,防止动作程序上的脱节,搞好工作的衔接,形成最大整体合力,保证采购工作顺畅高效运转。
  
  树立综合效益观念
  
  实现物资采购科学发展,必须树立综合效益观念。深化物资采购改革,具有目的的军事性、策划的复杂性,业务的风险性、服务的综合性等明显特征,要求我们必须确立综合效益的大局观念。或者说,追求综合效益应作为评价采购管理活动结果的惟一标准。因此,要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站在全面建立现代后勤、建设节约型军营和扎实做好遂行多样化任务后勤保障准备的战略高度,对采购管理活动的社会效益、军事效益、经济效益、服务效益进行综合权衡,防范可能遇到的风险。在采购管理活动中要做到正确制定目标,合理选择方案,配套采购政策规章,优化采购管理模式,简化采购工作程序,减少采购中间环节,共享采购信息资源,完善采购服务功能,力求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落实以人为本
  
  实现物资采购科学发展,必须落实以人为本要求。以人为本,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深化物资采购改革的基本要求。落实这个基本要求,就是在制定和实施采购管理各项建议规划、计划时,既能体现上级意图和首长决心,又充分尊重需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符合发展规划和单位的建设实际,从而提出一个时期一个阶段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实施措施。靠明确的目标指向充分调动采购部门、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的积极性,有效引导采购当事人按照发展目标、管理要求进行定位,把工作流程设计和突破口选择纳入管理、改革的大系统之中,激发做好采购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能动作用。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