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人伤了自身累了别人
“如何做好采购单位责任制度建设”系列报道之问题篇
编者按 作为政府采购链条上的需求方,采购人一直被认为处于强势地位,是采购当事人中最难管理的一方。实践中,屡有采购人被质疑、投诉的事例发生。曾有采购人代表无奈感叹,自己是本单位惟一随时可能被控告的人。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目前采购单位政府采购责任制度建设不健全,缺乏专门的部门或者工作人员,使得政府采购工作缺乏专业性,是采购人屡遭质疑投诉的重要原因。近期,这一问题已引起部分省市财政监管部门的重视,其中一些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以期改善这一状况。
欢迎广大读者参与我们的讨论。来信请寄:liubnu@126.com <http://www.caigou2003.com/theo/lilun/200907/mailto:liubnu@126.com>
采购单位责任制度建设的不完善,不仅给自身的政府采购工作造成障碍,同时也影响政府采购链条上其他两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导致整个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效率都大打折扣。
那么在实践中,采购单位不健全的责任制度会造成哪些问题?本报记者听到了诸多案例。
政采文件无归口 终入废纸堆
某市财政局去年年初出台了《关于公布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纸协议采购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本市各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运用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及事业收入)采购50万元以上办公用纸(复印纸、打印纸)的业务,须统一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实行集中采购。特殊情况需按协议采购的,采购单位必须事先报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批准。”
这份文件下发至该市卫生局后,传达室按惯例随同其他文件一起分发给各负责处室。但由于政府采购工作的责任不明晰,这份政府采购文件始终无人认领。行政处推到财务处,财务处再推到后勤部门,最终,这份重要文件的去处是传达室的废旧资料堆。
此后不久,该卫生局欲采购一批预算为80万元的办公用纸,因为没有看到文件,该局按照原有规定自行采购,最后不仅被投诉,年终审计部门在对其进行审计时也未能过关。
采购人频换将 采购中心受累
某省采购中心受某市一单位的委托,就电子仪器进行招标采购。但是对采购中心来说,这件事很头痛,谁都不想接手,最后只能由领导点将。
采购中心头痛的原因在于,这个单位没有固定的政府采购机构,也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有了好处大家争功,出现问题都往后退。这个项目之前已经因为被投诉废过两次标,负责人也换过一次。对采购中心来说,采购单位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责任人与采购中心对接,会造成沟通不畅,给工作带来很多额外的负担。
在进行第三次招标的过程中,该采购中心为了避免出现各种问题,不仅要做好各项分内工作,还要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对该单位新近负责该项目的人员在修改采购需求等方面进行辅导,并对签订合同、验收等各环节做出详细解说和指导。一番操作下来,采购中心的相关人员感到很累。
供应商找不到答疑人
某省级政府采购单位在进行机关服务中心办公大楼维修工程的招标采购过程中,把与该工程配套的诸如电子设备、灯具、家具等采购分成几个包分别进行。在招标文件中,该单位在对电子设备提出需求时以某品牌的电子设备配置参数及功能进行了举例,正是这一点遭到了其他供应商的质疑。
但一个小小的质疑却让该单位乱了阵脚。该项目由该单位行政部门负责,但具体负责人认为自己只是具体操作人,不具有决定权,所以质疑应该由部门领导出面答复;但该行政部门的领导认为自己没有出面答复的义务,应该由负责预算和计划的财务部门出面;财务部门则认为,需求是机关服务中心提出的,答复要由他们出面……
彼此推搪一番,7个工作日的答复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随后,供应商一纸诉状投向了本省财政厅。
培训成为变相旅游
某部委一个二级预算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一直由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兼任,但具体分工一直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作出规定,所以采购工作常常是谁有空谁负责,大家一团和气。
做采购项目如此,参加活动方面,就更加自由方便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培训或召开座谈会,大家轮流去,都把这样的培训看成是一次旅游机会,就看谁有时间、是否愿意去。因此,在各种培训班上根本见不到他们的人影,安排好食宿后他们直奔旅游景点而去了。
这种行为有违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或召开座谈会的初衷,即指导工作实践,促进工作开展。此外,对于培训方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也是极大的不尊重。
上一篇:缺乏可操作性 回避制度好经难念
下一篇:资质认证含金量受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