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采购人文环境至关重要
■第三届政府采购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选登
编者按 国家外汇管理局是专业性很强的政府部门,从全局的业务分布来看,政府采购只是“冰山一角”。如何将政府采购的大目标概念传播到全体,如何结合本部门业务实际培育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需要的力量,如何把握政府采购所指的“三方”主体相互交织、渗透的位置和关系,又如何通过人的才智发挥响应国家政府采购的最新精神等问题,给实践者们亮出了新课题。本文作者以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政府采购日常工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她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部门政府采购人文环境非常重要。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巡视员贾青
以人为本是强化依法采购意识、
实现科学采购的关键
建立有特色的政府采购组织机制 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府采购的重大事项由政府采购办公室及时向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汇报,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均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为实现需求、立项、采购、项目实施、资产最佳配置,国家外汇管理局建立了归口管理制度,按信息类产品和非信息类产品划分,分别由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归口管理,让从事政府采购具体工作的人员看到,他们与政府采购办公室是在同一战线上的。实践证明,上述工作机制在保障全局业务工作正常运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挥“推手”作用,强化政采意识 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等主管部门的文件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动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利用上行报告、橱窗板报、电子公告、电子专栏、简报及培训等多种形式让领导了解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成为此项工作的重要“推手”;让内审、纪检等部门关注支持,形成合力上的“推手”;让职工理解并形成舆论支持,形成全局政采工作的无形“推手”,真正做到让政府采购政策知识和理念及时贯彻并深入人心。
重新审视政采目标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 几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部门财政预算是否纳入政采、采购方式是否合规、节约率是否提高作为工作目标。几年下来,通过刚性政策的贯彻,财政预算资金已全部实现政府采购,节约率也趋于稳定。随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可以看到,节约率已不再是证明政府采购成效的重要指标,而最终体现《政府采购法》精髓的“三公”精神,最大化引导绿色采购,最优化实现性价比,政府采购要有所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引擎”。
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外汇管理局已淡化追求节约率,把科学决策、最佳方案的选择、项目管理、项目效果评估作为更加明确的工作目标。
培训定期化,通过学习深入宣传采购政策 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应积极宣传政府采购制度、政策,学习能够弥补说教以及命令式的呆板和严肃的不足,极大地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秉承这种思想,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一年一次的内部培训定期化、制度化,要求机关及下属单位的需求部门、采购执行部门工作人员参加,邀请财政部政府采购监管部门、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研究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学者专家来单位授课、讲解,并在培训过程中力促教师与学员的互动。这样,一次培训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更为采购各方主体提供了交流、探讨的机会。事实证明,类似的培训赋予制度化的纸质法律规章以活力,当执行主体深入理解各种规定的出发点和必要性后,自然会发自内心地认真执行贯彻。
科学服务是实现高效采购、
落实各项政策功能的基石
政府采购是一项制度性、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条地执行各项政策法规或者片面地理解各种制度规定,都有可能将工作带入歧途,使得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道路越来越窄。那么,如何才能使政府采购工作系统发展、高效运转并最终呈现繁荣态势?笔者认为,树立科学的服务观,在科学工作的指导下不断创新是关键所在。在此,重点阐述以下四点:
科学决策 采购决策是否科学是采购全过程科学的根本,深入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为此,各有关部门应与归口部门不定期地进行交流沟通,解决疑难问题。2009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梳理出若干问题,如协议采购方式如何对待上不封顶的问题;如何处理应用软件开发项目的技术依赖性、连续性与公开招标结果的不确定性的矛盾问题;从内审的角度,加强对采购需求的合理性的监督,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采购进口网络产品时,有时存在指定品牌同时又要求原厂对项目授权的项目,政府采购的作用无法发挥,如何引进竞争机制的问题;以及外事礼品、医疗用品、药品和体检机构的采购问题等等。
让采购需求科学化 采购需求的科学是保证采购执行顺利进行的基础。若想保证一个采购项目的执行方向正确,不偏离轨道,必须首先保证采购需求的科学、切合实际。
国家外汇管理局由于业务关系,经常需要采购一些电子化项目,如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建设等。在个别软件开发项目中,由于对采购需求分析不全面、不完整,对采购时间设定不科学导致进入采购执行环节后,多次修改需求,开发任务不断加大,供应商投入超出预期,影响采购任务顺利完成。吸取经验教训后,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项目特点,引入了“分段采购”的方法,即先采购方案设计,需求论证后再采购项目建设实施单位,在采购项目建设实施时,建设实施单位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不断修正需求方案中难以落实或者科学性欠缺的部分。
实现操作过程的科学 采购操作过程科学是项目顺利完成的手段。采购操作过程的科学不可能一条经验以蔽之,正确的做法是以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类项目可将做法、经验打包整合形成借鉴。
例如,工程采购中,零星的维修项目较多,这类项目具有采购金额小、时间紧迫、琐碎零散等特点。为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这类项目,在具体操作时,政府采购有关处室专门召开相关部门会议,各方讨论后形成合议,决定在一个短时期内招标选择一家公司将全部零星维修项目承担起来。事后,这种办法经时间证明灵活有效,各方的抱怨声也逐渐消失了。
实现采购监督的科学 科学的监督是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的保证。国家外汇管理局内审部门于2007年对政府采购进行了专项审计,并于2008年参加了财政部部署的政府采购专项检查。为解决由于单位人员和力量的限制而导致的采购程序缺乏延伸设计的问题,外汇管理局通过专项检查或抽查的方式,加强了从项目立项、采购需求、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到签订合同、项目执行和产品评估全过程的监督,防风险于未然。同时,在去年专项检查自查自纠的阶段,国家外汇管理局还将单位内审部门、采购管理部门、采购执行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交叉调派检查,不仅保证了检查效果,还起到了交流学习、沟通理解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政府采购工作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和科学服务的理念,应该引起每一个采购人的重视。实践证明,执行《政府采购法》不应是教条、刻板的,深入理解法律精神、追随立法思想显得更为重要,这同时也是准确执行《政府采购法》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各方共识,共同推进工作,使得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欣欣向荣。
下一篇:政采应慎解“三角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