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竞争性谈判是“双刃剑”

作者:贾建方 发布于:2009-12-16 15:49: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编者按 在所有政府采购方式中,竞争性谈判以其适用面广、运用灵活、时效强而受到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欢迎,成为除公开招标以外使用最为广泛的采购方式。但这种采购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何兴利除弊,用好竞争性谈判这把“双刃剑”?本文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政府采购法》规定,竞争性谈判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二是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三是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紧急需要的;四是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
  
  竞争性谈判的优点
  
  时效好 竞争性谈判何时开始没有严格的时限,谈判过程持续多久也没有强制时限;而公开招标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同时,投标文件递交时间、开标时间要求非常严。
  
  操作灵活 竞争性谈判操作方法灵活,可以根据采购人的需要在总体原则、程序不变的前提下灵活运用。
  
  商谈空间大 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能给采购人和供应商很大的商谈空间,通过谈判,采购人可以发现综合实力强的供应商,供应商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赢得商机。
  
  竞争性谈判的弊端
  
  但是,竞争性谈判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
  
  操作上比较麻烦 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要求谈判小组集体与单一供应商逐个谈判,在确定供应商阶段的时间没有其他方式快捷,如果供应商人数多,采购项目又比较复杂,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同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无形中增加了采购成本。
  
  容易滋生腐败 竞争性谈判重点在于“谈”,难免夹杂个人感情,带有个人的某种主观愿望。对于采购人“中意”的供应商,在谈判中的倾向性因素更难以把控。
  
  容易产生串标行为 由于竞争性谈判采购“战线长”,现场不好控制,容易出现政府采购当事人之间串通,特别是供应商之间的暗中相互勾结、相互串通。




  
  充分准备 用好“双刃剑”
  
  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利用这把“双刃剑”,发挥竞争性谈判应有的作用。
  
  成立相应的临时机构 要成立谈判小组和工作人员小组。谈判小组成员要符合下列要求:一方面,谈判小组成员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另一方面,根据竞争性谈判的特殊性,谈判小组成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同时必须具备较好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能轻松驾驭现场、应对各种临时紧急情况。此外,要根据实际情况抽调足够的工作人员,团结一致,各负其责。
  
  采购前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对于复杂采购项目,一些详细的规格、具体要求需要通过谈判确定的,在谈判前要做好市场调研。对谈判项目涉及的内容,要做全面的分析,了解市场行情,搜集市场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以应对谈判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二是选择合适的谈判场所。谈判场所最好选定在僻静、宽敞的地方,会场布置应当合理、科学,显得轻松和谐,体现谈判双方平等的地位;对等待谈判的供应商,要安排好休息等待的地方,搞好服务。
  
  三是谈判文件的制作要规范。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谈判文件应当明确谈判程序、谈判内容、合同草案的条款以及评定成交的标准等事项。
  
  供应商数量要适宜 由于竞争性谈判是谈判小组所有成员集中与单一供应商进行谈判,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参与谈判的供应商数量很多,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供应商太少,又会缺乏竞争力,达不到满意的采购目的,这就需要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供应商进行谈判。如此操作既合乎规范,又能够节省一定的时间、人力和财力,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尽量少用竞争性谈判方式 对于政府采购部门来说,当执行一项采购业务时,一定要根据该采购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据采购人的具体要求,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如果符合第三十条规定的竞争性谈判方式的四种情况之一的,就可以选择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否则尽量使用其他方式。
  
  注意把握谈判技巧 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是一场专业性的特定会谈,谈判过程要始终紧紧围绕所要谈判的主题,以采购项目的具体内容为核心展开谈判;注意谈判顺序和谈判语言,特别是在谈判过程中不能随便透露与谈判有关的其他供应商的技术资料、价格和其他信息。
  
  加强监管,防止串标 由于竞争性谈判是先谈判后报价,中间有很长的时间,这就给那些思想不纯、想投机钻营的供应商创造了造假的机会。因此,要加强全程监督监控,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出现供应商之间暗中勾结、弄虚作假等串标行为。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