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资金和资质是扶持中小企业的关键

作者:刘精华 田传金 发布于:2010-12-14 10:17: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将继续完善对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健全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开展支持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创新试点,研究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并列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回顾我国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的历程,“资金”“资质”无疑是两个关键词。诠释和解决好这两个关键问题,将使我国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实现从“嘘寒问暖”到“落地开花”的有效转变。

  中小企业参与政采遭遇难题

  目前,从参与我国政府采购企业的基本情况来看,中小企业表面上垄断了90%以上的政府采购合同数量,而实质上却存在结构严重失衡的突出问题,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这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小企业虽然中标绝对份额高,但生产制造类中小企业中标比例低;其次,中小企业中标项目的技术含量低;最后,按照总体规模来计算,我国参与政府采购的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总数的比例非常低。

  哪些因素在阻碍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首先,中小企业的竞争劣势不言自明,资金不足、技术有待改进和提升、市场经验缺乏等都是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市场的先天劣势。其次,我国还缺乏界定中小企业的可操作性标准,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享受不到政策给予的优惠和扶持。最后,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现行的政府采购法规政策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包括部分制度导向功能不足,比如:在设置集中采购目录时,部分中小企业能够提供并且具有优势的小宗产品和服务尚未被纳入其中;协议供货制度的实行虽然在一定期限内保持了供应商的相对稳定性,但是客观上增加了中小企业随时进入的难度;多数地方对中小企业进入政采市场的门槛设置相对较高,这些限制性条款在资格资质、规模业绩、商务条件、技术指标等四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

  而要解决这些中小企业遭遇的实际难题,关键要落实在“资金”和“资质”这两个点上,如果政府采购在这两个环节能够给予中小企业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意愿将能更好地实现。

  融资 政采部门应乐当红娘

  中小企业有好的产品,有好的市场,有好的队伍,如果也有好的融资平台,就完全可以走得更快、更好、更远。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资金已成了企业最突出的难题。依靠企业自身造血远不能满足需求,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可信的融资平台,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这个方面,政府采购相关部门完全可以有所作为,起到“红娘”的作用。通过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首先有利于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实现财政“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同时有利于解决中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时履行政府采购合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从银行方面来看,这也拓宽了银行的业务领域,创新了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促进了金融业的繁荣发展。真正能实现中标企业、银行、政府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这方面,由财政部主导的在政府采购领域引入信用担保试点的工作正在逐步开展,相关部门已经多次深入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江苏、湖南等省进行调研。同时,由地方政府出面,利用政府采购的信用特性,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也在各地循序展开。

  另外在投标保证金方面,也有降低甚至不收取费用的创新做法,比如一些政府采购部门近年来在实际项目的操作中,就不收取投标企业的任何费用,此举也获得了参与投标的中小企业的一致认可。

  资质 不做“门槛”做“箭头”

  资质是中小企业绕不开的一道坎。政府采购要求节约成本、保证质量、提高效益,为此会提出很多的资质要求,但这种资质要求往往让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这就是一对需要处理好的矛盾关系,而单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经常难以解决。

  笔者认为,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功能如果着眼于中小企业能够成为政府采购项目的供应商,就应当鼓励中小企业中标。如果中小企业资质不够而不能成为供应商,就意味着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机会承担这样的项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没有国家强制规定需要资质要求的项目中提出过高的资质要求,就相当于提高了准入门槛,对中小企业实行了差别待遇和歧视待遇,这是政府采购应尽量避免的。

  与此同时,政府采购应该针对中小企业有能力参与的项目,尽量弱化资质作为“门槛”的作用,而强化其发挥政策引导的“箭头”的作用。这种资质就是要求其符合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需求。比如:政府采购一直倡导绿色采购。现在节能、环保领域有两个认证,分别以节能清单和环保清单的形式体现。而目前有关政策只要求强制采购节能清单中的产品,对进入环保清单的产品则是进行加分照顾。如果有采购人将“进入环保清单”作为一项准入条件,那就不应算虚高资质,而应视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体现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表现。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