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完善聘任机制 奖惩有机结合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11-03-18 13:43: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政采沙龙·评审专家谈评审

  编者按 评审是政府采购工作最核心的环节之一。邀请社会上的评审专家以个人身份独立参与项目评审,是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一个重要的特点,评审专家在我国政府采购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使这一专家评审制度更加完善,对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长期以来,对于政府采购评审问题的讨论中,人们所能听到的主要是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操作机构以及采购人的声音。而其中真正的核心当事人评审专家的声音却很少能被人听见。为此,《政府采购信息报》特邀请四名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对当前专家评审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帮助大家更好理解相关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本期沙龙嘉宾:

  苏建国 高级工程师

  王军 律师

  沈德能 律师

  张雷峰 律师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孙立群

评审项目:印象深刻有原因

  主持人:请各位专家简单谈下您评审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项目,并告诉大家印象深刻的原因,谢谢。

  苏建国:由于参加评审的项目比较多,应该说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总体感觉政府采购作为国家的制度安排,这些年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和提高。产生的积极意义有目共睹。社会或者管理部门期待这个领域有规范和成熟的要求是十分正确的。但我也观察到毕竟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如果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是比较正常的。我想通过个别案例,分析各个环节的一些问题,并同时回答上面的问题。

  某着名博物馆,为了保护文物同时满足外事活动以及领导考察等工作需要。需建设一个类似文物鉴赏室的项目,投资预算大概在100多万(记不清了),项目包括空调设备(恒温、恒湿)、装饰工程、安防监控等。抽取的5位专家也是来自相关专业方面的,在程序上都没有问题,但由于专家专业只限于自己的领域,而投标人在项目各个部分又各有优缺点,最后形成不了统一的意见。设备专家认为本项目空调设备的质量非常重要,所占项目资金比例超过50%,应该重点比较这个方面的内容,装饰工程的专家认为提供进口空调设备的投标人,在装饰设计和材料上有缺陷(其他专家也并不完全认同她的观点),保安监控专家也提出了各投标人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满意。中介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要求各专家独立打分。最终形成的结果是,中标人所提供的空调设备本人认为十分不理想,不因为是国产设备,主要因为其比选用进口空调设备的投标人价格多出二十几万,采购人也非常不满意。但评审结果已经形成,不能改变。

  为什么那么多年这个项目还历历在目、挥之不去?主要是因为个别专家技术部分打分差别太大,其他专家虽各有差别但差别较小,最后评审结果被个别专家评分主导。采购人遵守了采购程序,做到了不影响评委的打分,但最后采购人没有采购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出现这种局面,首先因为技术分是主观分,由于招标文件没有对分值进行细化,于是专家对于项目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导致打分出现差距。最终导致公正和效果产生了矛盾--虽然看起来非常公正,但该项目却多花了钱。

  张雷锋:有一个项目印象比较深刻,原因是随机抽取的评标专家和同为评标委员会成员的采购人代表意见对立,冲突非常尖锐,甚至话语词句都已经很不客气了,采购人代表想方设法希望按照自己的意见形成评审结论,但随机抽取的评审专家最终以成员多数的优势维持了自己的意见。很少有专家和采购人代表发生这样的冲突。

  沈德能:某局的一个进口产品项目论证。采购人基本上架空了论证程序,进口产品论证基本上是虚的。因为监管部门没有具体的论证程序规定,专家不知道如何论证,只走过场,专家签字拿钱就完事。采购人和代理机构甚至把《政府采购进口产品专家论证意见》的专家论证意见事先已经打印好了,也不提供需采购进口产品的说明材料,也没有采购人代表在场说明情况,专家来了无从论证,同时技术专家又是与采购人有各种关系的。最终只能签字了。

  王军:有一次参加“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一个地下车库改造项目,发现两家公司标书文字极为雷同。另一次参加某个项目,专家们对某个问题意见不一致(具体问题忘了),结果招标公司提出一个意见,希望专家们按照他们的意见处理。专家们不同意,最后招标公司死活和专家们纠缠,经理、老总轮番上阵死磨硬泡。本来六点钟结束,结果为此争执到晚上九点多。最后专家组经不住死磨硬泡,和招标公司达成了妥协。

制度优点:独立 公正

  主持人:请大家用简短的话概括你所认为的当前政府采购专家评审制度的最大优点?

  张雷锋:当前政府采购专家评审制度最大的优点是:专家和供应商互不认识,或者至少没有利害关系,能相对维护公正性。这一点我感触颇深。第一、专家抽取的随机性,第二、专家名单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电脑自动拨打专家电话确定专家,抽取专家的人只知道确定了一个专家,却不知道是谁。开标前,专家名单才会形成文件资料送交招标代理机构。因此如果这一机制能够长期坚持并且不断完善,可以为促进采购市场的公平公正发挥更好的作用。

  王军:独立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内部人暗箱操作。

  苏建国:由于是随机抽取的,专家分布比较广、数量多、并且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避免人为影响。

  沈德能:优点是通过专业人员的独立评审和集体选择,排除各方的干扰,能保证政府采购结果的公平公正。

制度缺点:评审时间过短

  主持人:谈完优点再来谈谈缺点。您认为当前政府采购专家评审制度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苏建国:专家的专业水平和评审经验差距比较大,在对项目的整体考量上个人理解水平和综合能力有差距。另外,通常评标时间为一天,如果项目采购的品种多且较复杂的话比较容易评审不细,因为专家大多是在职的。在希望快速形成结果上有诉求,这样多少会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发生。

  沈德能:评标委员会专家组成不合理,缺少法律专家。评标委员会有技术专家、有经济专家,但没有规定必须有法律专家。但实际评审中常常涉及很多法律问题,没有法律专家的评审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作为采购代理机构的法律顾问,很多时候也需要到评审现场向评委解释评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王军:评标时间过短,招标公司从中操纵、诱导的痕迹较重。尤其是对评标打分的细则把握上差距大,甚至会出现评标打分的细则与招标文件公示的评价标准差距过大的“阴阳评审标准”现象。

管理:重使用轻支持缺奖励

  主持人:您认为当前对评审专家的管理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有哪些?

  苏建国:现在的管理模式,仅仅是使用评审专家,根本就没有支持存在。更不用说如何奖励既坚持原则又客观公正的专家。因此,有效的、可操作的专家管理研究非常必要。专家与中介机构、专家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等,由于中间存在专家评审费的问题,变得非常微妙和复杂。报酬标准有高有低,有满意的有不满意的,多少也会影响到客观评审。

  沈德能:缺少专家培训考核制度。专家只是在技术或者经济方面有专长,对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评审制度基本上不熟悉,往往在这个方面受控于采购代理机构或者采购人。培训考核不到位,评审专家就不专,业务水平也不能提高,也无法促进其认真负责地评审。

  王军:专家与管理机构、采购代理机构的关系模式没有成型。造成了专家的服务对象不明确、服务内容不明确、责任对象不明确、报酬标准不明确等等问题。管理机构缺乏对专家在业务上的支持。

  张雷锋:1.实行专家库动态管理

  首先,按照现行采购标的的实际情况,对专家的专业进行进一步精细化划分;其次,培养专家在评标方面的基本知识;再次,定期筛选或者根据专家库使用单位(主要是采购代理机构)的反馈意见,动态整理专家库。有的专家由于年龄偏大、行动不便、思维迟缓、知识严重落后,甚至连往返于评标地点的安全问题都让人非常担心。但其年老退休之后,还很希望有事情做,因此往往并不拒绝随机抽取到的评标机会。这些专家颤颤巍巍,思维迟钝,其评审质量和路途中及工作中的人身安全问题非常让采购代理机构担心。因此需要动态管理专家,实时更新替补。

  2.统一评标费,并提高现有的评标费

  现在不同代理机构的评标费并不统一,按一天来说,有的1000元,有的五六百元,有的300元,很不统一。

  现有的评标费过低,导致专家参与性不高。有的专业水平很高的专家,不愿意因为几百块钱,浪费一天的时间,往往拒绝评标;有的年龄大的,退休的老专家,因为没事可做,很愿意参加评标,但是因为和实务脱离太长时间了,知识没有更新,导致论证出错、评审质量不高。

  因此,如果能提高评审费,可能会吸引更多年轻的、仍在实务工作中的专家参加,能对提高评审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3.建立专家违纪惩戒机制

  现行法律没有对专家的惩戒机制,因此一些素质不高的专家的做法有时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在北京市某区政府采购中心,有个专家曾因嫌评标费过低,当场将发到手中的人民币撕毁泄愤。因此需要建立专家违纪惩戒机制,并建立一个向专家管理机构反映情况的畅通渠道。当然专家管理机构要对所反映的问题调查核实,以免个别代理机构或者采购人代表因为专家不屈从其倾向性意见而对专家进行打击报复。

页数:1/2  总数:2    12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