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规范跨国政采 促进贸易自由
■ 聚焦GPA·协议背景
编者按 为加强对我国加入GPA谈判有关工作的宣传,本报从2011年7月6日起连续在四版开设“聚焦GPA”专栏,目前已刊登了我国加入GPA谈判情况、我国加入GPA谈判修改出价、GPA相关成员方对我国的最新要价以及2007版GPA协议文本等诸多内容。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刊登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肖北庚教授对GPA协议的系列研究和分析,本期刊登GPA协议的相关背景介绍,敬请读者继续关注。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肖北庚
政府采购作为一种政府以民事主体身份到市场上购买货物、劳务等的采购行为,像国际领域其它现象一样,其被国际法规制不是无缘无故的,是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国家主权的考虑、自由贸易化进程、国家利益与国际公共利益的协调及政府采购市场发育程度等。各国政策都有这样一个过程:随着政府采购额的扩大,其职能就由简单的节约公共资金,拓展到解决贫困、扶持民族工业和走出经济危机等政策领域。当一国政府利用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解决本国相关经济问题给国际自由贸易造成影响,进而成为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壁垒时,政府采购就成了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所规制的对象。
四大因素影响政采国际化进程
规制国际政采须过国家主权关
政府采购国际规范与所有国际法律规范一样,都是主权国家相互交往的产物,在主权国家相互交往过程中,尽管传统的国家职能不再由国家单独行使,而必须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进行。但国家依然是政治组织的最高形式和权力的中心,国家在参与国际交往及对国际交往形式和产物的接受方面都必然从主权视角加以考虑。
政府采购法制作为满足履行公共职能需要进行的物资筹措或其它活动,直接涉及政府活动本身的决定权,与主权有着重大联系。可见,政府采购的国际法规制对主权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这正如美国学者Paul J Carrier所指出的:“犹豫不决或拒绝参加《政府采购协定》的主要原因是对让渡和丢失国家主权的担忧”。
政府采购纳入国际法规制对主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采购涉及一国预算、外汇收支平衡、公共资金使用,因而对一国国民经济起着重要影响,如果不考虑特殊情况,一味地考虑建立统一政府采购市场,极有可能使一国受外来经济和政治的力量的控制,使其决定受外部政治和商业巨头的影响。其次,政府采购很大一块涉及国家安全,如国防采购。如果将其纳入国际公开竞争范畴,也就没有保密可言,而“防卫比财富更重要”。尽管在当今“和平崛起时代”,国家安全相对来说没有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交往的最重要考量,但完全放开政府采购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再者,主权所服务的是该国的公共利益,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一国参与国际一体化进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使各自国家实力最大化。政府采购纳入国际公开竞争,必然影响一国的社会公共政策,进而对主权造成一定影响。
政府采购国际规制对国家主权会发生一定影响,因此其是否能够进行,关键在于组成国际社会的国家对政府采购影响主权的判断。如果其认为国际规制会对本国主权产生重大影响,其必然没有加入国际规制的动力,缺乏众多国家的加入也就很难谈得上国际规制。正因为这样,政府采购国际规范在具体规范中大都通过具体规制来减少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如全球性的政府采购国际规范GPA协议就从多方面尊重参加国主权。可见,国家主权考虑是决定政府采购国际法规制的重要因素。
自由贸易助推国际政采规制
国家主权考虑主要是一国从维护本国经济安全角度来判断是否参与政府采购的国际规制,而决定政府采购是否纳入国际规制,不光取决于主权国家的主观判断,更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政府采购成为发展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重大障碍之一时,其纳入国际规制就在所难免,因此,贸易自由化程度是决定政府采购国际规制的又一重要考量。
自由贸易追求是国际贸易的永恒主题,其实现则是一个不断消除贸易壁垒的过程。贸易壁垒(trade barrier)是指国家为了限制或阻止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各种障碍。在人类贸易发展的不同阶段,贸易壁垒的种类和形式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从国际贸易法制视角来看,特定时期的贸易法制总是将当时最影响贸易自由的贸易壁垒纳入法律规制范畴,GATT(关贸总协定)的发展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GATT体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而建立的,进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在GATT体制建立前,各国竞相采取“以邻为壑”的外贸政策,不仅提高关税,各种数量限制手法也大行其道,造成了对国际贸易的巨大破坏。可见,这一时期阻碍贸易自由的最大障碍是关税和数量限制,后者则尤为突出。因此当时参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各国最后只接受了主要规范关税减让和数量限制的《关贸总协定》。这样关税和数量限制也就被纳入国际法规制范畴,由于历史上欧洲各国在19世纪的通商条约中,很少允许数量限制这种手段,因此,《关贸总协定》对数量限制则更是严加禁止。
贸易壁垒的形态经常翻新,当旧的壁垒不起作用或不便保留时,新的贸易壁垒就会出现。当关税和数量限制贸易壁垒作用减少时,各国又采取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出口配额措施等,于是GATT在进一步的贸易谈判回合中,将这些壁垒纳入国际法规制范畴。20世纪70年代,随着政府采购市场比例的提高,歧视外国供货人和外国产品的保护主义政府采购政策成为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最大障碍之一,于是政府采购壁垒也就纳入了国际法规制范畴。
寻求国家利益与国际共同利益的平衡
自由贸易规则需兼顾国家利益和国际共同利益。从法的内在特征来看,国际法和国内法一样,是多种利益分化与协调的产物,其产生实质上也就是将各种利益转化为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实在规范。
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国家的利益分化与自我利益主张是社会分工甚至分裂以及国际关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国际法存在的外部条件。从法律的内在特征来看,国际法规范就是国家利益和国际共同利益协调的产物。政府采购的国际规制理当遵循这一规律。在世界政府采购市场上,由于各国自身的技术、资源等优势不同,各国与交往主体在国际市场上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获得各自的交换剩余。一方面交往主体关系中的许多因素如对未来合作的愿望造成主体间的高度相互依赖性,在这种依赖性中每一方主体的利益转化成他方主体的利益;另一方面国际政府采购在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样一个国家的利益就不再只是具体交往中狭隘的、短暂的利益,也不只是个别交往中的个体利益,国家所需考虑的是长远与整体利益。这表明政府采购市场同样存在国家利益与国际公共利益的关系,如果只注重某一国家的利益,或片面强调缺乏具体化的抽象的国际共同利益,国际市场及其相应的游戏规则也就不可能形成。只有在政府采购市场中,国家利益与国际共同利益能够有机协调,方能产生政府采购的国际规制。
政采市场发育程度制约政采国际化水平
如果说上述三个因素是从政府采购与其它国际贸易现象共通规律来探析政府采购国际规制的考量,那么政府采购市场自身的发育程度则是决定政府采购国际规制的个性因素。
政府采购发育程度决定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起点和把握市场准入机会的能力。国际竞争并非简单的比较优势之间的竞争,而是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政府采购市场的国际竞争也同样如此,如果有些国家有比较完整的政府采购制度,有些国家国内根本没有政府采购制度,这样两类国家在国际政府采购市场竞争的起点和把握市场准入的能力显然差异较大,根本难以形成竞争,而没有竞争当然也就无所谓竞争规则。只有政府采购市场有一定的发育,各国都有一定的能力把握政府采购的市场准入机会时,方可形成初步竞争,进而产生竞争规则。
政府采购市场发育程度决定各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程度。一般来说,政府采购市场发育程度不同的国家其市场开放程度不完全相同,通常政府采购国内市场越发达其开放程度就越高。因为国内市场越发达,市场经济就越完善,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和竞争能力就越强。同时,政府运用政府采购进行调控的能力就越强,调控规则也就越完善,这样开放本国政府采购市场对本国的冲击就越少且冲击也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分散。这样,也就会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动力。相反,国内政府采购市场不发达,国内相应的规则不完善,供应商的竞争能力不强,一国就缺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动力。可见,只有政府采购市场有较高的发育程度,大多数国家都愿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才能形成国际政府采购市场,进而才会有政府采购的国际法规制。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