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定调”与“微调”
作者:王红茹 方宁 发布于:2011-12-20 10:37:0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去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不变的背后显示出决策层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政策不变不意味着政策不会调整。
政策不变,但会“边走边调”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也迎来了新的调整窗口。有业内人士谏言,财政政策可否从积极转向稳健,货币政策可否从稳健转向宽松或者适度宽松。
然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一下还退出不了。因为4万亿投资后,还有很多后续的建设项目铺开,需要很多后续的投资。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变不了,放松或者收紧,都不行。只能看情况,有时候偏紧点,有时候偏松点,进行一些微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也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以欧债危机为代表,国际经济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要提防这种‘不确定性’变成将经济往下拖拉到急速下滑的‘确定性’,财政政策还需要继续进行;而货币政策虽然已经做了存款准备金率的反方向动作,但还需要在这方面做些预调微调和观望。所以,货币政策也不能说马上就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则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经济会议的指导方针要管一年,应该说一些原则性的话。毕竟一年中还会有很多波动,要管一年就不能说得太具体。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一种能够很好地涵盖很多内容的表述。”
“在国外唱衰中国的背景下,我们还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为所动,说明对明后年的经济我们是有所准备的;宏观政策大的方向不变,也说明我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充满信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000—2007年,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都是“稳健”,但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变化比较快,实际的货币政策有时偏紧,有时偏松。
因此,尽管2012年政策的基本取向跟2011年相同,但是,同样的政策组合在明年的具体操作将会与今年不同。
“稳健实际上是中性的涵义,既不是扩张也不是收缩,以稳为主。积极的财政政策,现在的理解就是财政政策的实施方式将发生改变。2009年以后主要是通过增加政府开支,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结构性减税。从财政政策的操作模式来看,这两个,一个侧重需求,一个侧重供给。现在实际上更进一步的是侧重供给方面的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保”还是“稳”,2012不走2008的路
从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喜忧参半。
喜的是,通胀有所缓解,下行趋势明显。CPI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双双创下年内新低;忧的是,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滑落到50之下,工业下滑趋势明显,出口情况也不乐观。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远低于去年10%以上的水平。
总的说来,通货膨胀上升步伐大幅放缓,但明年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7日发布的2012《经济蓝皮书》预测,2012年经济增长率大概可能在8.5%~9%。增长速度比今年要进一步有所放缓。
“欧美债务危机、中东北非动乱、投资消费增长率适度回落将成为我国2012年经济增速回落的‘三驾马车’。”李雪松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定调”后,有学者将明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政策主基调概括为“保增长、调结构、管通胀”。“保增长”的提法出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当时,中央果断决策提出“保增长”,旨在防止经济增长速度过度下滑。
5天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明年的经济社会工作:稳中求进。2012年中国经济是“保”还是“稳”?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不要一看到经济减速,就赶紧想着通过政府投资去拉动,2008年的保增长之路不能再重复了,如果打这种强心针,后果很严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总体看,目前经济增长的基础比2009年要稳定,特别是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要比2009年明显降低,而且内需的增长在经过最近两年的努力后,增长的基础同2009年相比也有一定的改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谈‘稳增长’,更多的还是指经济增长在现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大体平稳地保持下去,不出现大的波动。” 张立群说。
2012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务: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2年做好经济工作的十八字方针:
稳增长
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控物价
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调结构
突出主题,贯穿主线,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惠民生
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抓改革
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促和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怎么说?
【中等收入者】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消费】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
【减税】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房价】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农民工进城】要重视农民工在城镇的工作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逐步解决在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
【人民币】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资本市场】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小微企业】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扶助,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三公”经费】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
政策不变,但会“边走边调”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也迎来了新的调整窗口。有业内人士谏言,财政政策可否从积极转向稳健,货币政策可否从稳健转向宽松或者适度宽松。
然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一下还退出不了。因为4万亿投资后,还有很多后续的建设项目铺开,需要很多后续的投资。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变不了,放松或者收紧,都不行。只能看情况,有时候偏紧点,有时候偏松点,进行一些微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也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以欧债危机为代表,国际经济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要提防这种‘不确定性’变成将经济往下拖拉到急速下滑的‘确定性’,财政政策还需要继续进行;而货币政策虽然已经做了存款准备金率的反方向动作,但还需要在这方面做些预调微调和观望。所以,货币政策也不能说马上就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则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经济会议的指导方针要管一年,应该说一些原则性的话。毕竟一年中还会有很多波动,要管一年就不能说得太具体。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一种能够很好地涵盖很多内容的表述。”
“在国外唱衰中国的背景下,我们还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为所动,说明对明后年的经济我们是有所准备的;宏观政策大的方向不变,也说明我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充满信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000—2007年,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都是“稳健”,但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变化比较快,实际的货币政策有时偏紧,有时偏松。
因此,尽管2012年政策的基本取向跟2011年相同,但是,同样的政策组合在明年的具体操作将会与今年不同。
“稳健实际上是中性的涵义,既不是扩张也不是收缩,以稳为主。积极的财政政策,现在的理解就是财政政策的实施方式将发生改变。2009年以后主要是通过增加政府开支,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结构性减税。从财政政策的操作模式来看,这两个,一个侧重需求,一个侧重供给。现在实际上更进一步的是侧重供给方面的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保”还是“稳”,2012不走2008的路
从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喜忧参半。
喜的是,通胀有所缓解,下行趋势明显。CPI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双双创下年内新低;忧的是,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滑落到50之下,工业下滑趋势明显,出口情况也不乐观。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远低于去年10%以上的水平。
总的说来,通货膨胀上升步伐大幅放缓,但明年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7日发布的2012《经济蓝皮书》预测,2012年经济增长率大概可能在8.5%~9%。增长速度比今年要进一步有所放缓。
“欧美债务危机、中东北非动乱、投资消费增长率适度回落将成为我国2012年经济增速回落的‘三驾马车’。”李雪松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定调”后,有学者将明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政策主基调概括为“保增长、调结构、管通胀”。“保增长”的提法出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当时,中央果断决策提出“保增长”,旨在防止经济增长速度过度下滑。
5天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明年的经济社会工作:稳中求进。2012年中国经济是“保”还是“稳”?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不要一看到经济减速,就赶紧想着通过政府投资去拉动,2008年的保增长之路不能再重复了,如果打这种强心针,后果很严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总体看,目前经济增长的基础比2009年要稳定,特别是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要比2009年明显降低,而且内需的增长在经过最近两年的努力后,增长的基础同2009年相比也有一定的改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谈‘稳增长’,更多的还是指经济增长在现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大体平稳地保持下去,不出现大的波动。” 张立群说。
2012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务: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2年做好经济工作的十八字方针:
稳增长
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控物价
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调结构
突出主题,贯穿主线,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惠民生
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抓改革
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促和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怎么说?
【中等收入者】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消费】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
【减税】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房价】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农民工进城】要重视农民工在城镇的工作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逐步解决在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
【人民币】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资本市场】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小微企业】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扶助,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三公”经费】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厉以宁:积极财政政策的四个内容
下一篇:密封检查重在保护招投标双方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