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我说批量集采》:批量集采应着眼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

作者:罗光辉 发布于:2013-10-23 09:21: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批量集中采购是指对一些通用性强、技术规格统一、便于归集的政府采购品目,由采购人按规定标准归集采购需求后交由集中采购机构统一组织采购的一种组织形式。集中采购机构应通过统一采购需求、合理扩大采购规模、提升批量集中采购平台的品牌价值,推动批量集中采购更好更快地发展。

  标准化:多举措制定技术参数

  深入开展批量集中采购工作,首要条件是制定符合采购单位实际需求的技术参数标准。众所周知,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范围广、内容丰富且具有多样性,如何统一众多领域采购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既满足绝大多数采购人的办公需要,又符合资产配置标准,制定合理的技术参数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批量集中采购试点工作自2011年7月在中央单位启动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试点范围仍然集中在通用性办公设备、空调和家具等品目的原因之一。当然,随着中央单位和各地批量集中采购工作的不断深入,无论是采购范围还是采购数量,均会得到迅速扩大,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如何制定符合采购人需求的统一标准?笔者建议,在采购需求管理方面,集中采购机构应逐步建立配置参考更新机制,专门成立专家小组,及时调研产品市场信息,建立商品价格动态信息库,定期更新技术配置。针对不同的采购单位,分别有针对性地分析其市场需求。

  集中采购机构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市场调研,通过建立政府采购联络员制度、召开采购单位座谈会、走访重点单位、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商品的使用现状及实际采购需求,掌握采购单位相对意向比较集中的品牌。

  集中采购机构也可以通过历年协议供货合同数据,统计分析采购单位相对集中采购的商品,参考同期协议供货同类商品的技术配置,初步筛选出符合大多数采购单位满意的配置需求。集中采购机构还要多与供应商面对面交流,充分征求其意见,全面掌握市场动态,在此基础上,邀请资深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技术参数进行论证研究。通过这些措施,科学制定既适用又令采购单位满意的技术参数标准。

  规模化:合理确定最佳采购数量

  批量集中采购需求整合后,市场数量会非常大,采购成本会因此大幅降低。根据管理学等理论分析,从销售流通环节看,通过数量的增加和流通环节的减少,可以降低满足需求水平的交易成本;从生产角度看,制造商通过加大每一份订单的生产数量和减少订单份数,可以降低订单的手续费和企业的存货管理费,节约的资金用于满足再生产需要,这说明采购量的增加会降低商品成本,最终促使供应商降低报价。

  然而,采购数量的过度集中,也需要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综合能力来支撑。从批量集中采购实践看,制造商参加投标较多,这可能会产生其他问题:流通领域的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将因实力不够而无法参与竞争,不利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贯彻和落实;采购数量无限度集中,可能会导致采购效率的降低和采购成本的增加。由此看来,集中采购机构应综合分析和比较,合理确定批量集中采购的最佳数量。

  品牌化:提升商品美誉度

  批量集中采购的特点是采购金额大、涉及的单位广、社会关注度高,采购程序更加规范严谨。批量集中采购的中标供应商一般都是信誉度高、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能够通过招投标程序取得批量集中采购的供货资格,需要其拥有优良的产品质量和高效的售后服务来支持。

  供应商通过激烈的竞争获得中标资格,已经表明企业的综合实力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其品牌效益也因此得到提升,这对成长性的品牌作用尤为显着。企业通过政府采购市场效应的正能量来影响其他消费群体的购买行为,通过批量集中采购来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可以有效扩大中标品牌商品的终端消费市场容量。

  批量集中采购的品牌效应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这种途径获得的声誉要比企业通过广告、宣传等其他市场营销方式传递品牌信息的效果更加有效。集中采购机构应充分利用这种平台资源的稀缺性和吸引力,让中标供应商通过自身的最佳表现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化。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