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操作流程 提升税务制服采购成效
作者:刘业田 牛镇 发布于:2013-09-04 10:08:11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编者按 制服采购是政府采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诸多政府部门,如税务、工商、质检、海关、交通、城市管理,以及公、检、法、司部门,都长期在周期性地进行制服的采购工作。不同系统的制服采购具有自身特性,但如何通过完善采购操作来提升采购效率、扩大采购成效则是各系统共同努力的目标,这方面的工作完全可以互相借鉴、共同促进。为此,本期特刊登山东省国税局相关工作人员对国税系统制服政府采购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改进思考,供政府采购业内同仁参考。
着税务制服的国税系统工作人员在向相关人士介绍税务工作。
税务服装采购工作不同于一般的货物采购,它是由一系列的工作组成的,要经过各类面料、税务配饰的采购,服装的制作加工,服装的发放、调换,到最后的验收、结算等过程,是耗时长、环节多、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工作安排、采购模式及验收结算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使税务服装采购工作在已经获得的规模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
现状:统分结合 规模采购获优价
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的制服采购工作在不断改革创新。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启动了税务系统服装改革工作,2007年税务换发了新式税务制服。税服的每次调整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国家和税务建设的发展形势,促进了税务的规范化建设,较好地保障了税务人员执法和工作需要。当前,国家经济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面加强和推进税务规范化建设,需要对现行税服的品种、样式颜色、用料和功能等进行改进,使之更好地体现税务建设和发展的新面貌,维护政府执政形象。
2011年,新一轮国家税务局系统税务制服换装工作正式启动,这是2007年换发新式税务制服后的首次换装,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选型、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制作的原则,统一部署、分步实施。
2011年税务制服采购的采购模式与2007年基本相同,即由国税总局负责面料和标志的招标,由各省级税务部门选定制作厂家加工制作。
2011年总局开始部署相关工作,对需求数量进行全面的核实统计,然后总局统一招标确定面料及标志生产厂家,并通过专家论证统一每种服装的用料率标准。在总局统一招标的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税局分别在各自辖区内公开招标确定各类服装的制作加工厂家,招标确定各自辖区内统一的服装加工费价格。
这种分项目、分层级进行的有统有分的采购模式,形成了较强的批量优势和规模效益,对供应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进了供应商的竞争,获得了较高的价格优惠。
从最近两次(2007年、2011年)国税系统换装中的采购操作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从高要求和实用性、时效性看,有些方面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不足:耗时较长 效率偏低
采购、制作时间较长
税务制服换装工作量大,采购总量大,采购品目多,采购任务环环相扣,相关工作交叉进行,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就目前看来,从招标面料、标志,到服装标志等加工完成发放调换到位,周期需要近一年半的时间。政策规定的夏装等服装的换装周期为两年换发一套,但是目前实际上是满三年才换发一套,与基层工作人员的着装需求产生矛盾。
预算执行待调整
由于采购周期较长,出现了跨年度的情况,给采购预算、计划的编制及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不能准确预计结算时间,容易出现年度预算无法按期执行的情况,影响了当年的预算执行进度。
现行的采购办法是按照原材料和加工制作分别招标,原材料的采购又按照材料种类分别进行招标,招标内容细化到不同面料、里料,甚至纽扣。这样的优势是尽可能地让每一种材料的采购经过充分竞争,降低采购成本,不足之处是增加了招标工作量,也使得后续的材料验收、结算工作变得零散、繁琐。
原材料验收与对账工作量大
这次税服采购由于采购方式较为分散,导致服装款项结算凭证多、过程长,材料验收层次多,各类材料用量、价格等数据核对困难。在目前这种款项支付模式下,每个结算单位需要对应5个服装制作厂家、9个面料原料供应厂家、6个标志制作厂家,逐一进行数量核实和*信息核对,工作量相当大。从单件服装来看,比如春秋装,需要对应面料厂家、里料厂家、制作厂家、纽扣厂家4个供应单位。硬肩章要对应肩牌和金属肩徽、肩扛2个生产厂家。
原因:省级以下操作流程欠科学
税务服装采购工作不同于一般的货物采购,它由一系列的工作组成,要经过各类面料、税务配饰的采购,服装的制作加工,服装的发放、调换,到最后的验收、结算等过程,是耗时长、环节多、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工作安排、采购方式及验收结算等方面做好统一部署,使整个换装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基层工作计划性、主动性不足
服装换发的计划需要再明细,基层单位的主动性需要再提高,各项工作的衔接需要再紧凑。换装工作需要整体的计划安排,做出统一部署,各环节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由于整个采购过程周期较长,采购项目多,中间过程信息沟通不及时等原因,造成一些工作环节衔接不够紧凑,出现脱节的现象。工作中既有供货商供货不及时的原因,也有国税系统需求单位量体、验收工作不紧凑的情况。布料类的采购虽然在协议条款中对供货商的行为有约束,但是由于验收工作在加工制作环节,不便于监控各类布料的具体供货时间。服装加工制作过程中也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在服装发放中,为满足不同的着装需求,对不合体服装的调换过程耗费的时间更长一些。
分类细、环节多 增加工作量
本次服装采购共分了服装面料、税务标识、服装加工制作3大类22个采购项目。细化分类的采购方式充分地发挥了竞争优势,采购的各类材料质量优、价格低、做工优良,但由于投标人多,招标工作量大,需要时间较长,也给后续环节带来不便。
另外,在服装加工制作环节,由于服装加工企业不负责原料采购,服装加工过程中材料的用量控制达不到最优,虽然有企业材料单耗控制标准,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在用料方面,不同企业间是有差别的。由此看,招标内容分得过细,招标的项目过多,不利于总体的成本控制。
原料采、供、验收、结算不方便
原料采购与供应还需进一步衔接,材料验收、结算不够方便。原料采购由总局招标完成后,供货商将布料发往加工制作企业,基层结算单位不直接与原料见面,只是凭定额消耗量计算数量和金额与供货商结算,无法掌握具体的供货情况,*确认、核对不方便。
另外,由于采购操作方式的局限,基层单位要区分不同的服装制作厂家和原料、标志供应厂家,进行数据核对、验收与结算,结算票据多,收到*的时间不统一,相对零散。结算*一般是通过快递邮寄到县区局的,基层单位不直接与各类供应商接触,面对邮寄过来的各式*,更不好判断*的真伪,核对起来不方便。
建议:完善操作模式 提升效率
采用工作计划表 统筹全程
为保证基层干部能够及时换装,建议根据不同制服的换发周期和招标采购时间要求,分步、提前组织相关招标采购工作。可以考虑采用换装工作计划表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对换装工作全过程作统筹安排,工作有交叉的同时或提前布置。
换装工作计划表发放给基层需求单位,基层单位可以依据总体工作计划,有步骤地编制预算,上报政府采购计划,积极主动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准备,改变被动应对的局面。这样可以形成上下(系统内部)、内外(与货应商之间)联动,加强工作监督,发挥各方的主动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效地加快工作进程,缩短换装时间。
归类打包 优化操作流程
可以采用归类、打包的方式采购,在材料供应上,可以按服装品种分类采购,或者将原料按用途归类采购。税务标识肩章的采购也可以打包进行,比如肩章的采购,不必细分成硬肩章、软肩章、套式肩章,一般生产企业有生成各种肩章、标识的能力,有规模优势,产品的质量更是一些小企业不能比的。
服装加工制作方面,也可以由一个厂家制作全套税务服装。规模较大的服装制作厂家都有能力承担春夏秋冬各季服装的加工制作,可以通过招标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3至5家服装制作厂家,由各地市局按照就近原则或者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或者以往的换装经验,自行选择服装制作厂家,进行全套税服的制作。这样可以简化量体程序,即每人只需要量一个尺寸,其他的尺寸根据标准加减缩放即可,服装型号有变化时,厂家只做一次量体就行了,既方便了基层工作人员,也为制作厂商减少了工作量。
集中支付 简化结算方式
结算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采购方式决定的,减少采购分类,实行归类采购可以很好地简化验收、结算工作。在目前的采购模式下,为了简化结算流程,理顺采购关系,建议实行集中支付,由总局或省局根据换装工作安排,将服装预算统一纳入年度部门预算,由总局或省局统一集中支付服装标志费用。为方便结算提高工作效率,建议根据采购合同直接与服装制作厂家结算成套税服款项,由服装制作厂家负责按照总局统一核定的用料标准,与原料生产厂家核实面料、辅料、纽扣等原材料的使用数量,并负责质量验收和支付货款。
用定点采购满足新人需要
新增人员多数处在征收一线,税务制服配发需求时间紧,为了保障新增人员着装需求,可以确定一家制作厂家,负责换装周期内新增人员各式服装的加工制作,在各省级国税局组织的岗前集中培训期间,统一组织服装量体和制作,然后由人员所在单位自行结算服装款项。在每个制服换发周期内预留充足的面料,以保证新增人员服装制作需求。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剖析询价特点 让询价操作方便易行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