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风险防范 确保物资采购安全
物资采购工作是部队军事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政策性强、要求严、标准高等特点,加强采购安全管理,保证采购工作规范操作、规范管理是贯彻依法从严治警,提高采购效益的必然要求。为此,如何规避采购风险,成为了摆在各级党委领导面前的重要课题。武警黑龙江总队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对采购安全风险进行了总结评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防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内外结合 找准潜在风险环节
采购安全风险,是由于采购过程中因运行失当、管理缺陷以及外部事件冲击等不确定性因素而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一般而言,部队采购风险具有隐藏性、突发性和连锁性等特点,可分为内生性风险和外生性风险。即:内生性风险是指采购施行过程中本身所引发的风险;外生性风险是指采购外部因素造成的风险。其表现形式有:
管理风险。由于采购程序不规范、合同管理不严格,执行人员不能正确理解需求单位的意图或有意错误操作等。主要有采购信息没有公开透明、采购政策运用不合理、采购程序操作不规范、评标过程不公平、合同管理不严格。即采购行为不符合法规制度要求所导致的风险。
信息风险。即信息不公开、虚假陈述、内幕交易与信息误导、信息在机构内部或机构内外之间产生、接收、处理、储存、转移等环节出现差错,导致出现采购风险。
素质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少合格的从事部队采购事业的人员,缺乏恰当的评估和考核等导致的风险。另一方面是部分从事采购业务的人员违犯职业道德,在进行采购过程中,滋生权钱交易等不正当行为,从而直接导致或间接引发采购风险。
市场风险。虽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完全保证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实现预期目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采购失败而形成的赔损风险。
监管风险。由于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对法规、制度和规定不掌握,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具体的监管手段,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办事,实施监管落空。需求部门、采购部门、管理部门、监督部门关系不顺,监管失灵而导致的风险。
全程监管 防范采购风险发生
近年来,武警黑龙江总队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对采购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危害性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实施采购活动以前,精心准备,认真筹划,周密安排,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加强做好对事前、事中、事后的预报、监管与处理,对物资采购实施全员、全过程、系统化的监督管理,实现了安全采购。
在完善法规上下力气。总队物资采购中心依据武警总部下发的《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和《物资采购操作规则》等法规制度,结合总队实际,先后制定了《总队物资采购实施细则》和《总队装备、物资、工程、服务集中采购目录》、《总队机关物资集中采购操作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各项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针对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确保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采购文书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对现行采购文书的内容、格式和采购文件制作的标准进行规范统一,增强了采购文件的权威性、约束性,确保了物资采购工作始终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良性轨道上有序运行。
在建强队伍上下工夫。总队把培养一批懂市场、精业务的采购"精英人才"作为加强采购安全管理的基础工程,先后选派28名人员到地方院校进行采购业务培训,到黑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参观见学,邀请黑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专家授课,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并结合实际搭建采购训练平台,提高采购人员综合素质,使采购从业人员成为会市场调查、会组织招标、会拟制和签订合同、会操作采购信息平台;懂采购法规、懂产品知识、懂财务结算、懂储运常识的专业性人才。
在规范采购程序上用真劲。针对采购活动中容易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物资采购工作的全程监督检查。按照"分段管理,相互监督,协调有序"的原则,把采购人员岗位划分为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专家库管理、采购文书和采购合同管理等岗位,实现"岗位分离":即采购计划与采购实施分离,供应商库管理人员与编制采购文件人员分离,评审专家选取人员与组织评审人员分离,既实现了各司其职,又杜绝了权力集中可能导致的各种问题。并在总队内部网物资采购专栏和黑龙江省政府采购网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质疑程序,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制约,确保了物资集中采购公开透明,提升了物资采购保障效率和效益。近两年以来,总队组织重大物资采购项目30 余项,采购金额达2100余万元,累计节约经费220万元,平均节支率达11%,保障率达100%,合同履约率达100%,取得了显着的军事经济效益,各需求单位对采购中心物资采购工作的满意率达到100%。
上一篇:制度作基 建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
下一篇:业绩和荣誉不应列为打分项